的贿金也在所不惜。一旦取得垄断权,海蓝商人将会立刻将竞争者排挤出行业,直至彻底占据行业主导地位。而后,他们才会开始通过议价权赚取成倍的利润]
*[维内塔原本更乐意作为中间商和运输商,而非生产商。但当联省商人强势崛起之后,维内塔商人开始模仿他们的竞争者,尝试掌握生产环节]
——————
军事编制:两个半编的常备军团+内海第一海军
军事特色:装备精良的方阵步兵;聊胜于无的骑兵;优秀的炮兵;实力雄厚的海军
*[相比于维持四个满编军团的联省,维内塔陆军堪称吝啬,能省则省。为了省钱,甚至非战时状态常备军团只维持在半编的状态。不过,在诸共和国之中,维内塔陆军的装备最为精良,炮兵也很优秀]
*[维内塔海军拥有与陆军平起平坐的地位(或者说更高的地位)。因为有大量海外利益需要保护,维内塔海军分为内海舰队和远海舰队两部分。其中,单是内海舰队的实力就已经足够稳坐内海第一]
——————
重要城市:海蓝、百花城、弗若拉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[帕拉图共和国]
*[向前!向前!帕拉图人永不屈服!Uukhai!!!]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历史概述:
帕拉图人一般被认为是战败之后转为过定居生活的赫德人的后裔,实际情况已经难以考证。
在古帝国人到来之前,塞纳斯海湾已经有人类生活。经历英雄时代和征服时代之后,原住民与外来者的血脉融为一体。除了少数极端重视血统的高门家族,无人会再去刻意区分。
不管怎么样,有史料记载的近两百年间,帕拉图一直作为西部屏障,为山前地和维内塔抵挡赫德蛮族的铁蹄。
羊毛贸易的丰厚利润为帕拉图贵族积累起财富,让他们能够招募军队、修筑城堡,长年与赫德进行战争。
然而理查四世继承帕拉图公爵领之后,将羊毛贸易的利润据为己有,每年都从帕拉图抽走超过二十五万杜卡特的税金。
帕拉图边防从此衰败,再也无力抵御赫德诸部年复一年地劫掠。
所以,当山前地爆发叛乱的消息传到帕拉图之后,许多年轻的帕拉图贵族改名换姓,投奔山前地“叛军”,只为能与皇帝作战。
屠夫阿尔良兵败身死之后,前往山前地的年轻贵族们又在内德·史密斯的带领返回到帕拉图。
彼时的帕拉图已经陷入三方混战:占据城市的共和派、控制乡村的保皇派以及阙叶汗麾下虎视眈眈的赫德诸部。
最终,共和派在内德·史密斯的带领下赢得一切,帕拉图共和国宣告成立。
——————
政治架构:伪装成代议制民主的贵族共和制(原)
*[主权战争结束之后,追随内德元帅的帕拉图贵族们没有遭遇类似联省的大规模清洗。他们顺利融入新生的共和国,形成了一个兼具世袭性质和协商性质的新阶层,即蓝血派]
——————
地理概况:被季节性河流分割的大片平原+两山山麓
*[越靠近奔流河/烬流江,土地就越平坦,越适合耕种;越靠近金顶山脉/遮荫山脉,土地就越起伏,越适合放牧;越往西,海拔越高]
——————
集权程度:较低
*[地方政府普遍拥有较高的自治度]
——————
经济政策:出口原材料/进口制成品
*[羊毛贸易仍旧是帕拉图财富的源头,只要联省和维内塔的织机还在吱吱作响,帕拉图的羊毛就永远不愁买家]
——————
军事编制:两个满编的常备军团+五十个轻重常备骑兵中队+规模庞大的预备役杜萨克(原)
军事特色:实战经验最丰富的方阵步兵;冠绝诸共和国的优质骑兵;不被重视的炮兵;薪酬丰厚
*[帕拉图盛产良马,自然也生产骑兵,但这并不意味帕拉图的步兵不优秀——只是步兵在帕拉图相对不受重视。帕拉图的步兵装备一般,但是实战经验最丰富,而且在战术上往往采用颇具特色的小型方阵,机动能力优异]
*[没有比辽阔的帕拉图原野更适合骑兵纵横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