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清晨,天边刚露出一抹淡淡的晨光,东方的天空还带着一丝暗淡的白色,一行人就已经踏上通往皇宫的旅程。昨天找到了刘辩的董卓,今天一大早便把刘辩等人唤醒,匆匆赶往皇宫。
路上,刘辩依然困倦不堪,在卢植的怀中半梦半醒。董卓几次想从卢植手中接过刘辩,但都被卢植婉拒了。董卓便这样守护着刘辩和刘协兄弟俩,返回了洛阳城。在城外,董卓远远看到一支浩浩荡荡的迎接队伍。
站在前列的是司徒崔烈,他也一眼就看见了醒目异常的董卓。崔烈身为忠臣,立即上前来到董卓面前说:“董将军,你是外臣,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别进城,免得引起他人误会,你可以……”
然而,崔烈的话还没说完,董卓瞪了他一眼,非但没有停下坐骑,反而直冲崔烈而去。崔烈忙躲避开来,才躲过了董卓的冲撞。然后惊讶地看着董卓,没想到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敢纵马撞人。
董卓昨晚因为刘协的事气得胸闷,正愁找不到地方撒气,现在崔烈主动送上门来,当然不会错过机会。崔烈刚想责备董卓,却被董卓指着鼻子大骂:“老子星夜兼程去救陛下,你当时在哪儿?现在你说让我回避,我有什么好回避的?信不信我现在就把你的头砍下来当尿壶!”
董卓这句话一出口,周围立刻鸦雀无声,崔烈被吓得连动都不敢动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完全被董卓的威势镇住。
董卓不再理会他,转而面向那些前来迎接的大臣们,厉声呵斥:“你们这群朝廷大臣,不但没能辅佐王室,反而使得国家动荡不安,以至于皇帝流离失所,你们有什么理由叫我回避?在我看来,你们这些人早就该退休回家,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责我?”
确实,董卓这位枭雄,自身散发出的强大气势让人难以抵挡。
此时,曹操和秦毅——两位由当今皇帝册封的外臣,也在迎接队伍中。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前行着,董卓下马走到队伍最前端,先是参拜了刘辩,接着又参拜了刘协,并大声宣布:“虎牢关守将,陪同陛下和陈留王回宫!”
随后,整个队伍也跟着喊出了同样的话语,刘辩和刘协在大批随从簇拥下进入了皇宫。在朝堂之上,董卓问起刘辩事变的过程,但刘辩仍沉浸在惊吓之中,语无伦次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反倒是年纪尚小的陈留王刘协能够清晰地讲述事情的始末,这让董卓对刘协另眼相看,包括他对刘协昨天临危不惧的表现也印象深刻。
很快,刘协以刘辩受到惊吓为由,早早结束了朝会。群臣纷纷退朝后,李儒悄悄走到董卓身边,建议道:“主公,属下昨日就看出您对陈留王的态度有所不同,刚才又见您对他宠爱有加。他是由董太后一手养大的,被称为董侯,您与董太后同为一族,若是可行,助陈留王登上皇位,您便是扶持新帝的重要人物。”
李儒这番话让董卓陷入了深思。他一直以董太后同族自居,听了李儒的建议,不由得心动起来。
就在这时,曹操和秦毅恰巧走在李儒和董卓的背后,但他们并非出于这个原因而来。他们实际上是来找一位中年儒雅男子的,而秦毅身后还跟着两个人,一个手里握着长枪,另一个则背着一张长弓。
“荀先生,请多考虑一下。”
“秦兄,还请移步。”
这位中年儒雅男子正是准备辞职离开的荀攸,这样的智囊,秦毅自然不愿错过,哪怕将来他是属于曹操的人,但早点拉拢总是好的,毕竟世事难料。
秦毅与荀攸一起走向偏殿的翰林院。而刚才站在曹操和秦毅身后的那两个男子,那个只拿着长枪的人眼神坚定、双臂肌肉发达,一看就知道是个精通武艺之人,此人正是赵阳招揽来的,曾经魏国五良将之首的张辽。张辽在历史上堪称曹操晚期的第一猛将,不仅曾重创东吴军队,更是险些活捉孙权,以一己之力守卫一州之地,被孙权誉为“张辽止啼”。
另一位背着长弓的少年,满脸稚气未脱,他的双手垂至腰部,眼睛犹如鹰眼般犀利,这就是以箭术闻名的太史慈。
另一边,退朝后的袁绍动作也十分迅速,立即派手下去加强对皇宫各大门口及重要位置的防守。可是,当袁绍的手下抵达时,却发现各个关键地点已被董卓的亲兵抢占。
袁绍对此无可奈何,却又拿董卓没什么办法。
当天夜晚,一个壮硕的身影离开了董卓的府邸,身形犹如小山一般,这个人自然是董卓。他来到了京城一处别院,敲响了别院的大门。很快,大门打开,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