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将至,紫禁城沉浸在一片祥和喜庆的氛围中。婉嫔晴岚的宫室中,内侍、宫女们忙碌地准备着各式月饼、瓜果、美酒,以迎接这个团圆的节日。晴岚站在窗前,望着天空中渐渐圆满的明月,心中不禁泛起淡淡的乡愁。尽管她已在清朝宫廷中生活了一段时间,对现代的记忆却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忘。她知道,此刻的现代,家人或许也在同一轮明月下思念着她。她轻轻抚摸着窗棂,仿佛能透过这古老的木质纹理触摸到现代的气息,那熟悉的街道、温馨的家庭,还有那些与她一起研读历史、探讨学问的同窗好友。她闭上眼睛,脑海中浮现出现代的中秋夜景:繁华的都市灯火璀璨,人们手捧月饼,欢声笑语,共享团圆之乐。而她,此刻却身处这遥远的清朝,成为了乾隆年间的婉嫔,这一切仿佛是一场梦幻般的穿越之旅,既真实又虚幻。
宫中为中秋节筹备的盛况空前。乾清宫前的空地上,工匠们日夜赶工,搭建起一座巍峨壮观的彩棚,彩棚顶部镶嵌着无数颗晶莹剔透的珍珠,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。棚内挂满了各式彩灯,有形态各异的走马灯、精致小巧的莲花灯、以及绘有山水花鸟图案的宫灯,每一盏都蕴含着巧匠们的匠心独运。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犹如繁星落地,映照出皇家的富丽堂皇。御膳房更是倾力打造中秋宴席,各种珍馐美味琳琅满目,不仅有传统的五仁、豆沙、莲蓉月饼,更有晴岚建议引入的现代月饼样式,如晶莹剔透的冰皮月饼、奶黄流心月饼,以及口感细腻的抹茶红豆月饼,这些新颖的口味无疑将给乾隆带来新鲜的味觉体验。此外,宴席上还准备了丰富的水果拼盘,如鲜嫩多汁的葡萄、甘甜可口的哈密瓜、香气四溢的柚子,以及象征团圆的石榴,无不体现出皇家对于中秋佳节的重视与期待。
中秋前一天,乾隆特赐晴岚一盒精致的月饼,盒身采用上等紫檀木精雕细琢,上面镶嵌着金丝银线,显得华贵非凡。打开盒盖,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枚月饼,其中一枚尤为引人注目。这枚月饼表面刻有“婉嫔”二字,字迹苍劲有力,正是乾隆亲笔题写的。这两字寓意着对晴岚的宠爱与认可,更象征着她在后宫中的尊贵地位。晴岚接过月饼,心中感动不已,她深知这份恩赐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赏识,也是对她所付出努力的肯定。她小心翼翼地将月饼收好,决定在中秋夜宴上与众嫔妃分享这份荣耀,让大家一同见证乾隆对自己的特殊眷顾。
中秋夜,月明星稀,紫禁城灯火辉煌,宛如一座人间仙境。乾隆身着华丽的龙袍,携后妃、皇子公主及文武百官步入彩棚,夜宴正式开始。晴岚身着一袭绣有金线牡丹的曳地长裙,头戴镶嵌珍珠的凤冠,仪态万千,与乾隆并肩而坐。他们举杯共饮,品尝着美酒佳肴,欣赏着月色下歌舞升平的景象。舞台上,伶人们身着华丽的戏服,演绎着《嫦娥奔月》的戏曲,舞者们则翩翩起舞,犹如仙子下凡。乾隆特意命人为晴岚献上一曲《霓裳羽衣舞》,舞者身姿曼妙,裙摆飘逸,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仙宫月境。晴岚看得如痴如醉,心中感叹古代艺术的魅力,也为能与乾隆共赏此景感到无比荣幸。
宴间,乾隆提议举行诗词雅集,众嫔妃及文臣纷纷响应。晴岚深知乾隆喜好诗词,便即兴吟诵了一首现代诗人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。她嗓音清脆,情感饱满,将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好愿景融入古韵之中,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深深思念与祝福。词句之间,既有对现代亲人的遥祝,也有对古代同僚的敬意,融古通今,令人动容。乾隆听罢,赞叹不已,认为此词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堪称中秋佳作。他亲自为晴岚斟酒,夸赞她的才情出众,与众不同的见解为这场中秋夜宴增添了别样的韵味。
宴会结束后,乾隆携晴岚前往御花园赏月。月光如水,洒满花径,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。两人漫步其间,谈论古今月色之美。晴岚借此机会向乾隆讲述现代中秋节的习俗,如提灯笼、放飞孔明灯、家人团聚等,还描述了现代城市中人们如何在高楼大厦间挂起彩灯,举办大型灯会,以及家人围坐电视机前观看中秋晚会的场景。这些新颖的习俗与活动,使乾隆对现代社会有了新的认识,他听后感慨万分,对晴岚的见识与才情愈发欣赏。他问晴岚:“若朕能亲临你的时代,不知会是何种景象?”晴岚微笑道:“皇上若是能穿越时空,定能看到一个繁华昌盛、科技发达的世界,那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。”
月色下,晴岚与乾隆促膝长谈,从家国大事到个人情感,两人的对话愈发深入。晴岚吐露了自己对现代的思念,以及穿越到清朝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。她坦言,虽然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