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宫里一直被浓郁的阴云笼罩着,太子远行未回、长乐一命归天、吴王锒铛入狱,还有个挂名的如意公主人间蒸发了。
无论嫡子、庶子没一个省心的,无论亲女、养女没一个有影的,李世民的心上是新愁叠旧愁,没有一时一刻心不愁烦。·
太子,皇帝连发两道诏书,召他速速回京;长乐,皇帝下令越制礼葬,百官送她入土为安,葬于昭陵;
吴王,皇帝责命有司审清问明,不许有一丝的冤枉;如意,皇帝吩咐长孙家必须全力寻找,限期找到否则必定重罪难逃。
自从上次在长孙府里听闻吴王李恪被捕入狱,李世民回宫之后便一病不起,在病榻之上也没有办法安安生生地养病,每天穿着素白白的龙袍,除了唉声叹气就是老泪纵横,眼见着一天比一天消瘦。
为了让女儿多一线生机,李世民是真的拼了,袁天罡和李淳风那两个神棍,呃不,大师说必须要瞒过上天才行。
李世民琢磨着,如果自己真的眼睁睁地看着长乐躺在那个冰冷的棺椁里的话,自己肯定是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于是他就赖在病床上哭哭唧唧地不吃不喝,别管我内心里是怎么想的,外在的看,咱就是思女过度。
这一来可把百官给忙冒烟了,又要到长孙府拜祭守灵,又要到皇宫里苦求苦劝。
好不容易长乐公主的葬礼完成了,百官再一次聚到皇宫里,请求皇帝节哀,强烈要求皇帝重返朝堂,并且不允许皇帝穿白色的衣服。
皇帝也抗不住百官的死谏,勉强换上了褚黄的龙袍,含元殿他实在是打不起精神过去,于是今天决定在宣政殿开启小朝议模式。
要说比皇帝更提不起精神的人,那就非长孙无忌莫属了。原本计划得妥妥当当,忽然之间就万事不顺了。
谋害皇帝,长孙无忌承认自己犹豫了太长的时间,已然错过了许多好的时机,不过好在晋王很听话,本来该是极其自然就能水到渠成的事,却横生枝节。
晋王每天和百官一样穿梭于长孙府与皇宫之间,然而他却没有随便接近皇帝的机会,迟迟也没有好消息送给长孙无忌,把长孙无忌急得望眼欲穿。
谋害李恪,长孙无忌必须承认这件事他真的是不遗余力地在做了,然而命运的玩笑真是令人无奈。
每次李恪命悬一线的时候,总能化险为夷,明招暗招总是差那么一招。
就像这一次,先是大牢内被房玄龄和李靖给堵了个正着,后是皇帝一句话把李恪给调进了内宫,现在想要在他身上做点手脚,真的是难比登天了。
拦阻太子回京,长孙无忌已经利用兕子写了封假的诏书给李泰,把李泰给留在秦州好几个月了,现在自己也没办法再次出手拦阻了。
自己如今过着半监禁的生活,时刻都处于帝王的监视之下,想再发份假的圣诏根本就做不到。
出兵硬拦也是白日做梦,切莫说自己有没有能力调动军队出京,就说李泰手里的四十万大军是吃素的吗?
长孙无忌要是有出兵硬拦的实力,李泰别说回不回京,就是活也活不到今天了。
长孙无忌就像是突然之间遭遇了鬼打墙一般,明明时间紧急,心里知道该做的事有太多太多,却眼睁睁地条条路都被堵死,什么也做不了。
什么都不做能一直这么安安生生的吗?不能,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!就算没有任何事发生,皇帝给长孙家的限期也快到了,到时候交不出如意公主也是个天大的麻烦。
提起如意真是令人恨得牙痒痒,原本以为她只是出去玩,她爱哪儿玩哪儿玩去,玩够了她就知道回来了。
万万没想到她居然悄无声息地跟别人私奔了,这时候长孙家才后悔平时没有关注到如意公主,事到如今连她平时跟些什么人接触都不知道。
长孙无忌每时每刻都被焦虑和忧郁困扰着,大脑极度疲惫地走进宣政殿,他知道此时他是说多错多。
于是他时刻警戒自己少说话,最好是别说话,默默地装个雕塑,极大地降低存在感。
他现在特别怕皇帝突然点着名字地找他的茬儿,不管什么事他都不想听,反正不会有什么好事就是了。
皇帝也不愿意盯着谁,也不会主动跟谁说点什么事,谁有事就报上来,然后让群臣商议,皇帝就等大家商量出一个结果,他最终一拍板就行了。
就在皇帝也没精神,长孙也没兴趣的当口,忽然有人闯进宣政殿,那人脚步匆匆地来到皇帝面前,深深一揖:“陛下,有人意欲造反,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