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很大的转变;
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浑浑噩噩地活着,而是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打仗。
于是,船一靠岸,他就和战友们交替掩护冲向对面敌人的工事;
眼看着敌人的碉堡吐出一条条的“火舌”,战友们一排又一排地在自己身边倒下。
王成松抖了抖自己的冲锋枪,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子弹了!
此刻,他已经做好了壮烈牺牲的准备;
可是,正当他准备敞开胸膛,慷慨赴死的时候,敌人的炮火居然停了。
“都不要射击了!对面的共军没有子弹了!给老子抓活的!”
只见工事里探出几个戴着钢盔的脑袋,他们是岛上的国军守军;
而此刻,王成松他们孤立无援又缺少弹药,被俘成了他们唯一的命运。
被俘以后的王成松因为作战经验丰富,被国军当局认为还有“利用价值”,随后进入了国军的第十八军服役;
为了防止王成松逃跑,同时也为了表示羞辱,国军当局专门在王成松的身上刺上了羞辱性的图案以示区别。
王成松回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简直就和做梦一样...
他先是被国军抓了壮丁,然后又当了解放军;
最后被国军二次俘虏又回到了国军这一边,每次想到这里他都头痛欲裂。
在部队里,王成松曾经多次试图用剃须刀等多种工具自杀,但是结果都未能如愿;
1951年夏天,王成松被军医诊断为“精神不正常人员”。
上级认为他已经不适合再在军队里服役了。于是便给他办理了退伍手续;
从这一刻开始,王成松的生活已经和普通的阿台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了。
为了入乡随俗,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更贴近闽南人族群的“汪呈松”;
与许多阿台退伍老兵自动留在“眷村”不同,汪呈松在心理上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国军士兵。
而且,他还被认为不适合与大家共同居住;
所以,退伍以后的汪呈松来到了阿台兰县的一个小村子,白天他靠着在附近农场打杂换点生活费,晚上便回到空无一人的小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