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科举之后这些科举精英就直接就选拔进了翰林院。
没有地方上履职的经验,他们根本不了解民间疾苦,不明白百姓需要什么。
成天呆在那清贵的翰林院中,不是玩勾心斗角,就是琢磨着怎么沽名卖直刷声望。
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直入内阁,这样的人才在大明朝可谓是数不胜数。
哪怕是到了后世的现代,对于官员和将军的选拔,也都是必须要通过基层的实践和锻炼。
唯其如此,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选拔出真正有能力、有经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。
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……此乃至理名言。”
“所以,我希望能够能够切实的履行这句格言。
从基层做起,好了解到那些百姓有什么样的诉求。
明白身为官员,如何做事才是对百姓最为有利的。”
“唯有如此,当有朝一日,我也能够在朝庭上居于高位之时。”
“做事之前,也会仔细地考虑,做的事情于国于民是否有益……”
二舅子的这番话,落入了朱标的耳中,着实让他颇受震动。
原本以为这位二舅子是嫌官职太低,想要再往上。
结果没有想到的是,他居然如此的忧国忧民,所考虑的乃是大明的未来。
“我当真没有想到,升弟你居然能够有这样的想法。”
“实在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之外。”
“我大明,若是能够多有几位像你这样不计个人得失,一切将朝廷,将百姓放在前面的才俊。”
“我大明当能昌盛百世,何愁内忧外困。”
激动得脸都发红的朱标没有再说下去,而是直接抄起了酒杯,与二舅子走一个。
一切尽在不言中,都在酒里。
常升看到跟前感动到无法自已的姐夫哥。
内心颇为美滋滋,他觉得自己的道德已经得到了升华。
为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前途命运,而是为了家国天下。
堂堂状元公,不愿意呆在国家中央部门里边混吃等死。
而是愿意深入民间与老百姓打成一片,这么高尚而又伟大的情操。
难道不值得小小地自我骄傲一把吗?
另外一个历史时空的那些内阁成员,想必此刻正隔着历史时间线正朝着自己不停地开合着嘴皮子,骂得很脏。
但没关系,自己就是要当大明读书人的表率。
他们脱不下来的长衫,老子来脱,别说长衫,老子连兜裆布都敢一起脱了。
越想越觉得热血沸腾,额头都热冒汗的常升直接扒掉了自己的长衫。
不过里衣和兜裆布自然要保留,避免姐和姐夫误会。
“来,姐夫,咱们再走一个,都在酒里。”
“哈哈来来来,升弟你再仔细跟我就叫说那取缔宰相之后的那些。”
“许多的细节我还没弄明白。”
“这当然没有问题,姐夫你有哪点没明白,只管提。”
。。。
文成殿内,朱元璋阴沉着脸,手轻抚着颔下三缕长须。
此刻,前来密奏的毛骧已然起身,顺从地退到了殿门外。
留下朱元璋一人立身于殿内负手缓行。
毛骧所来密奏之事,正是与那位当今宰相胡惟庸有莫大的关系。
就在今日,因罪失职,之后让其带罪立功,偏又无功而返的平凉侯费聚,推金银古玩之物,前往拜访胡惟庸。
已经失去了职务的费聚这么做的目的,不言而喻。
这自然也让老朱相当的不爽,
他胡惟庸,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宰相,他这么做,是想要干嘛?
难不成,他还想要为那费聚作主,让他重新复职不成。
“上位,上位,这是凤阳那边传来的吴伯宗上书……”
此刻,马仲良手捧着一个匣子快步来到了殿内,恭敬地双手奉上。
朱元璋听到了这个名字,双眉不禁一扬。
吴伯宗,这可是大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状元,才华学识皆是上上之选。
甚得老朱的喜爱,并且对其委以重任,与学士宋讷编修《大明日历》。
只是后来被胡惟庸弹劾他自恃才高,行事跋扈,甚至多次顶撞上官。
还弹劾他胡惟庸这位能臣干吏行事不法惹恼了老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