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不断操练,鸠们对手中武器愈发娴熟,现在鸠可以精准地投掷石块,其他人也相继掌握。得益于丰富的经验,众人仅用了半月时间便基本熟练,特别是选择长矛的战士,原本就基础扎实,如今只需适应新武器。
有些技艺高超的,甚至能与部落老战士展开激烈的较量。通过训练,这些武器的效能逐渐提升。
即便在操练中,鸠们的学识并未荒废,每日的语言学习任务依然出色完成。两个月的共处,他们已能理解大部分对话,虽然交谈还不甚流畅,但进步明显。
在神秘的腾蛇部落,苏晓与公输的织布机工程显得尤为艰难,原本进度缓慢,此刻更是停滞不前,至今仅制成六十多个组件。即便如此,组装后的机架微颤,却尚未成型,仍有数十个木构件待安装。一旦完工,定会坚固无比,起码能消除当前的摇晃。
时光荏苒,众人渐渐察觉到气温回暖,春天似乎在向他们招手。今年的寒冬对苏晓而言,无疑是他在这个魔法部落中最短暂的一次。部落发展步入正轨,一切正向着光明的未来挺进。
随着温度攀升,外界的冰霜缓缓消融,户外训练不再适宜。众人像初冬时那样返回部落,苏晓与公输得以投入更多时间完善织布机。
经过一个冬季的辛勤,织布机主体初具雏形。这台由苏晓与公输打造的巨构长约三米,宽近一米,已是极致简化,再缩小便无法织出理想的布匹。
心急如焚的苏晓急于测试,从部落仓库取出大量麻线,逐一按纵向排列,尽管过程繁复,但苏晓尚未发现能替代人力的良策。若完全展开,这台织布机编织出的布料至少有四米长。
相较于这漫长的布幅,些许手工劳作算不上什么,然而放置纬线成了棘手问题。难道还要像经纬线那样一根根操作?纬线数量远超经线,四米乘以一米的布面,纬线数量竟是经线的四倍以上。
况且,纬线需压过一根经线,随后又被另一根经线压过,工作量显着提升。仅排列这些经线已耗去苏晓大半天,而纬线的安置,所需时间恐怕要翻上数倍。
正当苏晓冥思苦想之际,一个神奇的工具在脑海中闪现。在古老的时代,织布机常与梭子相伴,它的主要任务是穿梭纬线,相比手动一根根翻转,梭子无疑能大幅提升效率。
苏晓只能大致描绘梭子的模样,中间梭状的部分或许就是其真身。要在部落里打磨出光滑的梭子并不简单,但不尝试,又如何知晓能否成功呢
为了铸造一枚神奇的梭针,苏晓特意踏入神秘森林,砍伐了一株生机勃勃的树木。部落中的木材多已陈年干枯,虽然坚硬无比,却不易切割,那些古老的柴刀在硬木面前逐渐磨损,变得越来越小。人们估算,即便谨慎使用,这把刀也仅能支撑一两年,也就是说,若部落两年内找不到合适的魔法矿石,金属工具的时代或许将就此终结。
军用铲和小巧的石刀终究难以承担大任,它们只能处理细小的工作,面对手腕粗的树枝便显得力不从心。如今,部落对木材的需求日益增长,砖窑中开始燃烧上等的木炭,以炼制更强力的魔法材料。
制造优质木炭,首要条件便是选取坚硬且形状规整的木材,缺少锐利的柴刀,几乎无法完整砍下这样的珍稀木料。苏晓的梭针依据他的手掌形状设计,一个二十厘米长、中部宽四厘米的流线型工具。苏城也在困惑,究竟应在梭针何处安置麻线,才能让它在纺织过程中更顺畅。后世常言“光阴似箭”,便是形容时光飞逝,而这箭,无疑象征着梭针的速度。
他试过将麻线系于梭针尾部,前端穿梭于经纬之间,虽比手动快得多,但仍不尽如人意。当麻线穿过一定长度,阻力显着增大。织布所用的麻线又不宜过粗,稍有不慎,便可能断裂。速度尚可接受,但频繁断线必然影响布料的质量,断口处的强度将大打折扣。
若是做衣物,或许还能勉强应对,但制作承载物品的布袋,显然力有未逮。苏晓力求完美,他知道仅靠改进麻线或梭针无法根本解决问题。当前的粗犷工艺并不适合,梭针暂无大碍,只是速度无法满足期望。
这个问题困扰着苏晓,而苏晨发现,即使将麻线连结,也无法轻松使其排列整齐,杂乱无章的线条显得极不美观。
苏晓知晓解决方案,但他对工具的制作仍感困惑。他回想起前世影视中的场景:女子完成一段编织后,会用一根木棒拉扯,使布料平整。这个工具类似梳子,将参差不齐的线缕梳理平整。听起来简单,实则制作颇具挑战。仅一米长的布料就包含数百根麻线,制作如此密集的梳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