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刻正值建造房屋的最佳时节,土壤微湿,易于挖掘。此时部落中的人们无事可做,外出狩猎难以满载而归。
还不如专心建设家园更为实际。自冬雪消融以来,陶和瓷便开始烧制砖块以满足部落所需,储备相当充足。
部落西边还有一排房子未完工,这将是今年动工的首要任务。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,工匠们的技艺略显生疏,首批房屋的建造也颇费时日,直至五天后才告完成。
鉴于天气的不稳定性,苏晓不敢冒进,每批同时开工的房屋仅四间。还好,经过几天的适应,大家都找回了手感
建造家园的重担已不再困扰苏晓,众人皆能熟练应对。如今,他思虑着如何在新居中构筑理想的安眠之地。既然拥有了庇护所,自然不能再如部落一般,只用稻草和兽皮简单铺设地面。
如此简陋,难免显得过于朴素。然而要说打造床榻,又显得不太切实际。虽然构造简单的床铺在技术上并非难题,但每个房间都置放足以容纳三四人的大床,对于当前部落的能力而言,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制作床榻,首要之物便是木板。然而部落里缺乏适宜的工具来削制,即便是那把陪伴了四年的柴刀,也已垂垂老矣,即将退役。苏晓估算,它撑不了多久。这把刀从前仅能称为刀,现在却更像是剑,刀柄与刀身几乎等宽。他在考虑,或许当它完全无法使用时,应当将其回炉,重新锻造,也算是发挥其最后的价值。
然而,苏晓也忧虑部落的熔炉能否达到熔炼未来金属的高温。他带来的那些工具品质优良,一把刀使用四年仍坚挺耐用。目前尚无需过度担忧,即便效能减退,至少还能支撑一年半载。眼下最重要的,仍是创造一个可供休息之处。
苏晓心中最理想的,莫过于炕。炕四季皆宜,冬日还能通过在下方生火提升室内温度,既舒适又无火灾之忧,家中也不会弥漫烟熏味。
炕的外形容易塑造,但其内部结构,苏晓尚不明了。如何调整炕的厚度以保持最佳温度,既能保暖又不至于过热,是个问题。如今部落的炊灶已由砖石砌成,使用效果远超以往的石堆灶台。
故此,灶台的厚度可作为参考。它们通常等于一块砖的长度,每天长时间烹饪,但手触灶壁并不会感到炽热。若以此温度的炕入睡,必然惬意无比。
然而在部落中,床下还需铺一层稻草,再覆上兽皮。如此,或许需更高的温度。稻草可适当减少,但兽皮必不可少,否则无以垫底,难以安眠。
苏晓计划仿造一个扩大的灶台,再用砖石覆盖。以现有的成熟技术,此举对未来亦有裨益。苏晓不在乎未来的炕是如何,他的部落,他做主。只要适合部落,便足矣。
在神秘的部落中,制作每一样物品都追求着与魔法相称的实用与高效。只要功能完备,制作简便,便能迅速普及。然而,关乎族人生死的房子与暖炕,其品质自然不容忽视。苏晓也曾目睹过炕塌陷的诡异景象,深知为自己建造之物必须坚固可靠。
苏晓首先勾勒出大概的轮廓,炕的构造并不繁复,无非是矩形配上一个通向天空的烟道,烹饪的火炉大小不必过大,关键是要能将整个炕烘烤得温暖如春。初次尝试,苏晓并未筑造得太宽阔,毕竟按一家四口舒适睡眠所需,长度少于一米八是不够的。
部落的政策鼓励生育,人口增长意味着力量壮大,无论生育多少,部落都能承受。壮家便是最佳例证,夫妇二人养育了五个儿女。
据此标准,部落的房屋几乎一半要变为卧榻。女儿年长需避父,儿子长大须离母,眼下山洞居住尚可接受,但随着房屋增多,将来每个成年人都能拥有独立空间,只是目前还需时日。
为了快速呈现基本形态,苏晓在砖窑附近砌的炕宽度仅一米左右,周围厚约二三十厘米。砌炕时,他并未使用三合土,而是选用了类似制砖的粘土混以黄土,其稳固性毋庸置疑,部落的窑炉和火灶经年使用都未出现问题。
炕高约半米,过高上落不便,也节省了砖块,可谓精打细算。然而,待四周砌好,封顶又成了难题。部落的砖块尺寸固定,用粘土塑成板状实属困难,苏晓自认技艺未达此境。
若灶体全用砖块支撑,内部结构恐怕会杂乱无章,满是支柱的灶台又如何生火?直至苏晓看见首批用于池塘地基的长条砖,灵感油然而生,灶台或许也能采用这种方式。
他设想在上方布置此类长砖,原计划是一整块,但转念一想,部落现有的窑炉无法容纳如此巨物,即便制成也无法放入。更何况,这样庞大的砖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