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落中人力资源充足,分配好任务,每个人都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。每个环节都有专家监督,让苏晓倍感安心。
挖掘三个巨大的方形坑穴耗去了兽猎队两天光阴。洞穴内的土壤比外界更为坚硬,尤其是表层,即便是部落最偏远的角落也不例外。为了保护粮食,他们不能如捕野猪时般用水冲刷,只能靠人力一寸寸敲凿。不过,众人齐心协力,如期完成了挖掘。
挖掘完毕当天,陶和瓷用精心调制的陶土覆盖坑壁,中央堆满炭火,足足燃烧了一日一夜,才达到苏晓的要求。
后续的建造工作迅速推进,几天忙碌下来,所需材料早已备齐,只需逐一铺设。地窖的表层由黄土魔法砖围砌,内部完成后,部落的砖块所剩无几,可能连一圈都围不满。然而,黄土砖的耐用性弥补了这一不足,它们厚重不易渗透,吸水性能优于普通砖石。苏晓相信,除非整个山洞沉入水底,否则不会出现太大问题。
四日光阴,初晾的那批麦穗已然彻底风干,内部无一丝水分存留,众人一篓一篓从山洞边的晒场搬运至地窖深处珍藏。
首批仅是试探,仅装满了些许,苏晓仅令部族装满一处地窖,余下的则以巨陶罐单独存放,日常食用更为便捷。八口硕大陶罐已足以容纳,至少千斤之重,看似丰盈,实则消耗无几,毕竟这只是未碾的麦穗,磨成米后还会有所损耗,最终所得大约仅剩七十斤左右。
成人每日至少需食半斤米,若伴有肉食,否则部落里的壮士们,一日一斤米只怕难以满足。
如此计算,部族每日至少消耗三四十斤米,干麦穗的千斤存量恐怕只能维持二十日的口粮,不算充裕,但能支撑如此时日,此番辛劳也算值得。
后续麦穗因先前略有晾晒,此刻只需再曝于阳光下一两日,待入库前,苏晓皆细心检视,数十粒麦穗逐一查验,均无瑕疵。
首批麦穗封窖之际,部族便开始以白米为主食。有了米,即使鲜肉匮乏亦非大患,毕竟主食以米为主,肉类转而变为佐餐,需求瞬间骤减。
香醇的白米饭,每餐能有两碗相伴,何等的幸福之事。搭配腌制的肉与鱼,更是下饭佳品,若能添一碗鱼汤在旁,生活顿时惬意无比。
这些日子里,米饭无限供应,毕竟目前唯有米是最佳主食。以前无米,尚可用鱼暂代,如今有了白米,谁愿以鱼肉充饥?鱼肉要饱腹实属不易,远不及其他肉类畅快。
随着部族狩猎逐渐恢复,米的供应自会适当收缩。照此食用速度,今年的收成怕是勉强温饱冬季,毕竟每人尚不足一亩田地,全年以米为主食颇为艰难。
然而来年境况将大大改善,今年稻谷丰收,明年的种子自然绰绰有余。如全作种子,两千亩之地不在话下,而部族的土地尚不及此数。
至于明年的种子,苏晓已有妥善筹备,自收割起就开始规划。今年丰收,不必如去年般对每一颗麦穗珍而重之,不论大小胖瘦,凡麦穗皆可作种。然丰饶之际,种子亦需精心筛选,毕竟优良的种子方能孕育出更高的产量
丰收之际,苏晓吩咐众人留意那些格外茁壮的稻穗,尤其那些身高秆粗、结穗繁茂的种类。在相同的培育环境下,这些神奇稻谷展现出超凡的生命力,除非某些是奇异力量催生的例外,多数依然归功于其内在的神秘基因。
这样的稻谷正是苏晓梦寐以求的,每一代都精挑细选出最优者作为种子,未来的产量必然持续攀升,当然,增长也有其极限,然而即便每年每片田地仅多出三四斤,也是极具价值的。一亩地斤,百亩便增产三百五十斤,如今一亩产量不超过两百斤,这相当于凭空多出了两亩肥沃的土地。
选种的意义深远,代代相传,甄选最卓越的种子,确保未来无论口感还是风味都将不断提升。如今部落种植的稻谷,其叶片并非苏晓熟悉的糯米或粳米,而是两者特质的奇妙融合,这意味着部落的稻种仍有无尽的演化潜力。选种之举一举多得,不容忽视。
每当发现优秀的稻穗,人们便会将其单独放置,每日劳作结束后统一收集。第一天收获虽少,但品质出众,明显优于普通稻穗。然而仅凭一天的努力,显然不足以储备明年的种子,七八十斤仅够播种寥寥几亩地。
于是苏晓只好放宽标准,稍逊一筹的也可接受,只要精心挑选,毕竟远胜于随意选取的种子。如此一来,每日约可收获一百五十至六十斤,数日积累,足以播种七八十亩。若仍不足,还可从储存的稻谷中拣选补充。总的来说,基本能满足需求。
种子被单独保存,因其数量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