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房子,每年都会请人去修缮,保持原来房屋的完整,给姨妈和妈妈留个念想。
要不是阿金妈妈一直劝着阿金别计较过去,现在稍微来往下,去了至少有个落脚点,阿金真的能做到不走这门亲。
吃过饭,阿金也不想多待,叫舅舅算好账,给了他钱就走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阿金妈妈买好米粉,开始烧制年料,这是阿金老家的特色,每年每家每户都会烧很多东西,这个能存放很久,以前是为了带去干农活的时候在田垦上吃的,也为了过完年来亲戚给他们回礼。
一切都准备就绪,还有两天就除夕,在家也没什么事做了,刚好今天又是赶集,他带着爸妈来到市场上看看还要不要买什么过年用。
王小双可能是第一次在农村里赶集,觉得很热闹,也很新鲜,不像大城市那样分档位划区域,农村的赶集,如果要卖东西都是清晨很早就过来占位置摆地摊,里面档位上都是一些卖衣服,卖肉,当然临近过年,还有人卖香纸蜡烛和对联之类的东西。
“小双,这里热闹吧?习不习惯?”阿金问道。
“还行吧,你不用看着你爸妈吗?”阿金和王小双另外逛,阿金爸妈去买其它东西,阿金负责买对联和炮竹,两队不同方向,所以分开来了。
“小双,我们去买对联,我读高中的时候也卖过对联,那个时候家里没车,连摩托车都没有,每天晚上三点多就起来去集市里占位置。”
“三点?不用睡觉啊?这里离你家也不是很远啊。”
“这个集市是不远,有的地方很远,十几公里的都有。”
“那你那个时候骑自行车去?”
“是啊,我记得有一年,我半夜三点多起床,一个人骑自行车骑了十几公里路,还下着大雪呢,路上走的时候根本不敢骑,只能推着走,甚至推着走都走不动,经常边走边摔跤,等我到了那里两个膝盖都摔得青一团紫一团的,更苦的是为了省点钱,还不吃早餐呢,直接饿到下午一两点钟。”
“你爸妈呢?她们不去?”
“她们也去,不过我妈不经常去,她不会骑自行车,我们后面要带两个大箱子的货物,就带不了人,所以她不去远的地方,只来这个集市,近点。”
“难怪你那么能吃苦,原来你还有这样的经历。”
“等下去买对联你就知道了,他们很多人都认识我,毕竟那个时候一起摆过摊,一起烤过火,有一次还一起去偷过人家的鸡烤来吃,那次是下大暴雪,饿得实在受不了,就有人去偷了一只鸡烤着吃。”
“阿金,这个赚钱吗?”
“以前卖对联很赚钱,进货便宜,卖得又贵,我跟你说啊,第一年有的对联进货几分钱一副,卖出去可以赚几块钱,特别是到了最后几天,手忙脚乱的,一天能收到一两千块钱,那个时候的一两千属于很多了哦,不过现在不怎么赚钱,卖的人多了。”
“你那么小就开始做生意了?难怪你现在那么有头脑。”
“那也是生活所逼,不这样赚点钱,都没钱过年。”
他俩边穿梭在集市的人群中边聊天。
“咦,这不是阿金吗?小伙子长得挺快啊,几年不见长这么高了?怎么?出来买对联?”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跟阿金搭讪,想阿金在他这里买对联。
“是啊,叔叔,帮我拿一幅大门贴的鎏金全年红,两副厨房对联,两张灶神,还有八副房间对联,门画的话给我拿十二张,你这里有没灯笼卖?”
“都有,只是没什么人买就没摆出来,那些对联你要不要挑字?”
“不用了,你别给我挑到烂的就可以,反正为了过年喜庆,买了这么多,给我算便宜点,什么进价我大概知道的哦。”
“你的钱我还敢收多啊?又不是不认识,你家里的对联全部用完了?”
“没有用完,去年盖了新房子,不想再用旧对联就全部便宜卖给别人了。”
“你怎么不卖给我呢?老货我也搭着来卖。”
“没你电话怎么联系你呢?一共多少钱?包括那对灯笼。”阿金看到他卷好了那些对联,问了下价格。
“你就给我68吧,好听,也没给你算贵。”
“好,给你,数下够不够。”阿金从兜里拿出那些零钱来给了他。
“刚刚好,谢了啊,明年还来我这里买。”
“好,生意兴隆啊,走了,买点炮竹就得回去,今天太多人,好吵。”阿金跟他说完便走了,准备去买炮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