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安南人发现,处处都是敌人。处处都抓不住敌人的尾巴。
利用骑兵的快速集结能力,让安南人发现,明明自己才是人多的一方。但双方一旦交战。其他各路骑兵,都在最短时间能赶到。
如果大队步卒出阵,骑兵如苍蝇一般,轰然散开,如果小队步卒。骑兵就如秃鹫一般,大面积云集。
再加上,蒙古骑兵精锐。本来就有以弱胜强,以少打多的能力。
数百骑,可破千余安南军。千余骑,即便安南万人大军,也敢碰一碰。
不得不承认,元朝中下级军官,这些百户千户都是一流的人才。而安南这方面却不然。
陈国峻固然有出色的地方。但是安南宗室子弟,也不是个个都是陈国峻的。一家一姓之人才,如何能比得上,元朝在大规模战争中淬炼出来的人才。
李恒可以毫无顾忌的将人散出去,以百户,千户各自为战。
这些百户千户都能看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,甚至还能很出色的与友军打配合。不会沟通,只要战场上一瞧,就大概知道另外一支友军主将有什么想法,自己该怎么配合。
而安南方面完全不行。
至于后勤。
抱歉,安南最繁华的地方就是红河平原。蒙古人最擅长的就是就粮于敌,以战养战。
这种地方,他们怎么会缺少后勤?
鞑子与安南开战,不到半个月的时间,红河北岸处处烽火,甚至有人包括,有一队鞑子骑兵,直接到了升龙城对岸,窥视升龙,有渡河之意。后来专门派了水师巡江,才算是将这一支骑兵赶走了。
局势如同天崩地裂一般,压力。源源不断的压力向陈国峻而来。
这个局面,陈国峻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。
陈国峻并没有在边疆配置第一流的军队。安南真正的精锐都在升龙城附近。
原因很简单,陈国峻从来不相信安南能御敌于国门之外。
一方面,陈国峻对敌我实力对比,有很清醒的认知。另外一方面,陈国峻对安南的地理环境,也有很清醒的认知。安南依山靠海,但到底不是云南,堵死几条山路就行了。
一旦鞑子顿兵不前,安南精锐都堆到前线。鞑子水师从其他方向登陆,那该怎么办?
有海上这个大漏洞在。鞑子必然南下。
但是敌人来了,总不能自行弃关吧?不打一仗就弃土,太伤士气了。这才有了前线的坚守。
但陈国峻并没有要求前线死守,只要前线坚守一定的时间,就可以撤退。
陈国峻需要一段时间,来做一件事情,那就是坚壁清野。
想要对付蒙古人,这一招是必须的。
否则根本没有办法限制鞑子骑兵。
但是这一招是先伤己,再伤人。
坚壁清野说起来一句话,但做起来,对民间的伤害太大了。一个不好。鞑子还没有打过来,
陈国峻思来想去,必须是鞑子与安南正式开战之后,才可以着手准备。
双方还没有开打,就这样做,各方面都不好通过。
假设一种极端情况,结果忽然议和了,不打了?这怎么办?
谁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?
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。这边刚刚开战,鞑子就已经打到安南核心区了。速度快的简直不敢相信。坚壁清野工作才刚刚开始了。现在好了。经过鞑子一番蹂躏。
不用陈国峻做任何思想工作。
但想要完全坚壁清野已经不可能。
“兄长,而今局面该如何应对?”安南上皇再无一丝帝王之色。似乎回到了之前还没有登基的时候,客客气气的称呼陈国峻为兄。
陈国峻说道:“陛下,准备一下。”
“准备放弃升龙城。”
“这么快?”
陈国峻与安南上皇多次谈论战局,对于能不能守住升龙城。双方有不同的想法。
陈国峻觉得升龙城守不住,也不能守。升龙城在整个红河三角洲的中心。拿下升龙,就能管控整个红河三角洲,是战略要地。升龙也有红河之险。但问题是元朝水师也不是吃素的。
在升龙决战。胜则罢了,如果败了一切都付诸东流了。
“陛下,我们之前不是已经说过了。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鞑子势大。我们想要保全国家,唯有人和上下文章。”
“广开出身之路,凡是抗元义士,有百人,为百户,有千人为千户。有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