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李总管搜山捡海
陈国峻在江北的布置,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发动。
但是蒙古人对安南上皇的追击,却从来没有停过。
阿术并不在意军功。毕竟他的军功已经够了。也不在于军中平衡。谁得力他就用谁,李恒白鹤江之战,打出了威风与士气,更是在月余之内,传遍整个安南,简直能令小儿止啼。
面对安南军队的时候,李恒的名字,自带恐惧光环,能让对面的士气减一。
阿术自然让李恒追击。
李恒自然咬死安南上皇不放手。安南上皇本来想乘船一路南下,却不想李恒来了一个快马追船。万余骑兵沿着河岸追到了安南上皇前面。
前文说过,安南中下游水道纵横交错。互相连通。
这其实也就少不了一件事情。那就是红河河道比起同等级的大河就等而下之了。
原因很简单,红河河水分流了。从好几个出海口出海,将红河出口口附近土地一块一块分割开来。
如此情况下,除却几条主干道之外,那么如长江,珠江一样广阔的水面,只有在入海口附近才有。其他的支流,河道就比较窄了。甚至很多河道都并比不人工挖掘的运河宽多少。
安南上皇本以为自己先走一步,又走得水路。
鞑子追不上来。却不想李恒,几日不下马,拽着马尾涉渡数条河流,直接追上了船队。在岸上用火炮轰击,火箭放火。
挤压在河道中的船队,根本没有地方躲。一片混乱,这一片混乱中,船只与船只相撞,更是堵塞在一起,谁也动不了了。
安南上皇的亲弟弟,安南昭文公陈日赫见状,说道:“陛下速走。我留下了断后。”
安南上皇对自己的安全也是很在意的,而他弟弟昭文公就一直在他身边带兵,所谓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。此刻他愿意舍生忘死为他断后,安南上皇自然是非常感动。
这位昭文公历史上更是五朝元老。大抵就是历史上的救驾之功。
“不。阿弟的好意,大哥我心领了。”安南上皇说道:“你护住你侄子,先行一步开路。”
安南上皇也存了万一的想法。
那就是万一他被鞑子抓住了。那就让安南小皇帝正位,继续打下去。
这就显示出安南上皇制度的好处了。虽然小皇帝平日与太子的位置差不多。但好歹比太子要好,正要出了上皇被俘的事情,他就不用登基了。已经与大臣们有了君臣之义。
“陈庆余,朕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了。”安南上皇斩钉截铁的说道:“你留下来断后。”
陈庆余脸色一僵,随即立即恢复正常。说道:“臣领命,还请陛下速走。”
陈庆余内心之中,如何甘心?
但是不甘心又能如何?
疏不间亲。
人家亲兄弟,他不过是旁支。
在安南上皇看来更是理所当然。
陈庆余是他从微末之中一手提拔上来的。如果没有他的支持。陈庆余如何能与陈国峻打擂台?如何能在安南朝廷中有如此高的地位。
这一切都有代价的。
这个时候,陈庆余不应该尽心尽力,为他效命。
甚至效死?
安南上皇安排好之后,已经不能直接去清化,决心先向东,躲过了鞑子追兵再说。
陈庆余留下督战。好在李恒骑兵不多。陈庆余手中又多是船队。陈庆余一把大火将船队都烧了,这才阻断了追兵。
好容易打听到了安南上皇,此刻已经到了太平江口。
所谓太平江,就是之前说的红河入海支流之一。
与白藤江一样。
陈庆余紧赶慢赶终于到了太平江口。
这里在后世是海防南边。
只是陈庆余刚刚到这里,就听到一个噩耗。
“什么鞑子水师在海面上出没?已经向这里而来,更有鞑子骑兵从陆路赶过来。”陈庆余顿时眼前一黑。只觉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啊。暗道:“早知道如此,我就不急急忙忙的赶过来的。”
说到底,陈庆余对安南上皇,还是有几分忠心在的。
就在陈庆余苦思冥想脱身之计的时候。
安南上皇召见了陈庆余,一把抓住陈庆余的手,说道:“陈卿,今日事急矣,有一件事情非卿不可。还请卿看在列祖列宗的面上,救朕一救。”
陈庆余脸色一下子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