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不做出一些让人误会的事情。比如沾染昆明兵权。
张云卿不会干预的。
似乎谢枋得自己还觉得不放心,说道;“前番得到文丞相遗言,老臣悲痛万分,也自觉有失大臣之体,居然忘记了设御史台。臣觉得应该拜单公望为御史大夫,筹建御史台,纠察天下。”
谢枋得之所以有这个提议,与文天祥的说法有关系。但关系不大。
谢枋得岂能不知道要立御史台。
但御史台监察的是谁?其实就是政事堂。御史台从设计出来那一天,就是监察丞相的。
谢枋得不反对设立御史台。这是健全制度,但是要让他自己给自己带上枷锁,就没有那么痛快了。再加上事情多,也就推到后面了。
而今之所以提,其实也是为了君臣之间的默契。
虞醒对安南战事的推断,动辄年余,也就是说虞醒又要有一年,甚至更长时间不在昆明了。虞醒对谢枋得放权如此之大,谢枋得自然也要要所回应。
萧何还知道自污的。
谢枋得岂能不知道。
而且虞醒将单公望放在政事堂上,也给谢枋得出了一个难题。
单公望有才能没有?
有。
不然也不会在缅甸开创一番基业。
但是缅甸政治体系与云南的政治体系完全不一样。让单公望直接进入政事堂独当一面,是决计不可能的。
就好像是中国的国防部长,调任美国国务卿。不管是谁,上任的时候,也要头大。
单公望头大,谢枋得也头大。
政事堂是很忙的。
谢枋得主持云南事务,虞醒又是一个好折腾的主。各种任务砸下来。谢枋得只能拼命去做事。不要说政事堂,就是整个云南民政体系都是每天忙得要死。
这种氛围之中,给单公望布置任务,一定会搞砸。
不布置任务,就是孤立单公望。
谢枋得很清楚,单公望入政事堂,是有特殊意义的。单公望不仅仅要在政事堂,还要在政事堂混得开,这才是虞醒的想法。但是谢枋得委实执行不下去。
按理来说,单公望这样的情况应该从头开始,从小事开始一点点熟悉朝廷体制,然后逐步提拔。毕竟大部分文官都这样走上来的。
但是单公望是参政知事,不能如此。
所以谢枋得想来想去,单公望最适合御史大夫了。
首先御史大夫,位高权重。
与丞相是同级别的。
虞醒的目的也就有达到了。
其次,御史台的工作与政事堂不一样。
说到底御史台就是挑错的。一件事情自己办,与给别人挑错是完全不一样的难度。
这也让御史台与政事堂是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氛围。
御史们每年都有自己的考核指标,比如多长时间弹劾多少人。完不成就要罚铜,也就是扣工资。而且为了让御史们能保持自己的不畏权贵的本色。御史台对御史们的管理很松的。
类似韩国的独立检察官制度。
御史台对御史的管理更多是制度上,而不是业务上的。
御史们的俸禄,考核。等等都要管。但弹劾谁?找谁的麻烦,一般御史台管不着。
当然了,制度设计是一回事。具体执行也是一回事。
一般来说,御史大夫对麾下的御史一般也都能打招呼的。谁该动,谁不该动。一般也能指挥得到,除非有些后台硬的,他家的后台是政事堂的某位,御史大夫也没辙。
且不是云南的御史台现在还是一个空架子。即便不是。单公望就任御史大夫后,如果愿意,每天喝茶下棋都可以。
谢枋得的想法,虞醒大概知道了。
无非是自我制衡,以求让虞醒放心。单公望与谢枋得的政治光谱相差太大了。单公望绝对不会与谢枋得同谋的。双方不是一路人。
只是谢枋得提起文天祥。让虞醒内心中一阵黯然。
说实话,来到这个世界上,虞醒最想见的就文天祥。内心中也知道,大概是见不到了。只是人活着就有希望。
而今文天祥一去。
彻底绝了虞醒的念头。
虞醒心中暗道:“文公,你放心。一定会让你看见王师入大都的一天。”
这是虞醒对自己的承诺。
“谢相所言极是,令单公望转任御史大夫,筹集御史台吧。”
这一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