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江北之屠
到时候,安南上皇丢得是面子,他丢得是人头。
再者,即便一切顺利。甚至阿术与安南上皇达成了协议。鞑子正式退兵。
那时候,作为谈判的大功臣,有好下场吗?
不会有的。
无他,这样的形势下,想要让鞑子退兵。战场上的劣势,不可能转变成谈判桌上的优势,纵然有苏秦张仪之才,也必须有很大的让步。
也就是这个条约,一定是不平等条约,是卖国条约。
纵然是满朝文武的意思,但上面不会承认的。一定要有一个人来承担这个责任的。
是谁?
除却他陈庆余,还能是谁?
“陛下,臣这一次实在是怕了。还请陛下看在老臣多年侍奉的情分上,让我留下来吧。派别人去吧。”
“朕知道你辛苦。”安南上皇说道:“但,除却别人,我谁也信不过,只信任你。”
“你就勉为其难,再辛苦一趟吧。”
陈庆余看着安南上皇的眼睛,与之前似乎一样。但是陈庆余却感受到深入骨髓的寒意。
在此之前,陈庆余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安南上皇已经不信任他。而今,才恍然大悟。
因为他看见过安南上皇用这样的笑容应对过很多大臣,比如陈国峻。
只是他与陈国峻有本质上的不同。陈国峻不怕安南上皇有自己的想法,他们双方虽然是君臣,有主从关系,但是陈国峻绝非安南上皇随意拿捏的。双方商量好的事情,安南上皇也不能轻易推翻。
但是他陈庆余怕。
因为安南上皇的宠信,是他在安南立足的根本。
这个东西没有了。
他就什么也没有了。
陈庆余此刻才知道,他已经不想未来如何了。他需要思考的是现在如何了。
“好。陛下有令,臣不敢不从。”
陈庆余就这样浑浑噩噩的从清化回来到升龙,却传阿术已经到了江北。他借口要见阿术传递清化的态度,于是到了江北。
只是他来的时候,江北已经打完了。
阿术得到龙女湾之战,鸡棱关之战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。对于龙女湾之战,冷处理。派李恒西进,封死汉军东出的路径。暂时相安无事。而对鸡棱关方向,却大军出击。
数日之内,夺回鸡棱关,随即连战连捷。
收复所有倒戈的府县。
斩杀过万。
似乎形势一片大好,鸡棱关之战,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。
但是阿术却知道,已经不一样了。
真的不一样了。
所谓连战连捷,其实,各部接到陈国峻的命令,就是不要与鞑子大军正面冲突,他们来了,就跑。
当然了。很多人来不及跑。
就被鞑子大军一锅烩了。
但陈国峻没有抓住,各级将领也没有抓住。
只要鞑子大兵从江北转移,江北就立即会大乱起来,指望安南伪军维持治安,根本不可能。甚至阿术怀疑,这些已经投降的安南人,与陈国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
安南毕竟是大国,数千里土地,数百万人口。
三十多万大军,维持这么大的地方,看似不少,但其实不多。
如果再增加兵马,不是不可以。
元朝的兵制很灵活,或者说混乱,北方有专门的征兵制度,蒙古人,色目人都是按户出丁从征的。南方的汉人并没有享受这个待遇,一方面是蒙古人觉得南人不会打仗。二来就是当初新附军的数量太多了。已经够用了。
如果有必要,不是不能增兵的。
但这就有一个恶性循环了。
征兵越多,对后方的压力越大。前线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就越多。对安南百姓的压榨也就越大,安南百姓反抗也就越激烈。
这样一番举动之后,阿术担心。人也增,军费也加了。但是江北匪患,有增无减。
阿术思虑万千,心中反复思量,长出一口气,暗道:“只有这个办法了。”
********
陈庆余跟随鞑子马队,来到元军大营之中。觉得有些奇怪,这里有大量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押送到这里来。
陈庆余也不敢问。心中暗道:“莫非,这里要兴大工?”
在陈庆余想来,蒙古人最多强征百姓兴大役,只是他对蒙古人的了解太过浅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