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章赵忠之行
佛门需要一位阿育王。
两国高僧对汉王期望很大。
如果汉王能力大一些,他们甚至想引汉王到两国,维系佛法传承。
如果不成,也希望将来两国有变。佛门能传承不变。
所以赵忠在两国的活动一路开绿灯。
云南与两国的商贸迅速达成协议。
毕竟,回回之所以能迅速在两国站稳脚跟,本质上就是在于回回人在海上的优势越来越强大。从大都到印度,到埃及。都是回回人的天下。
汉人商人,印度人等各方面参与者,都在出局。
只是,赵忠看过两国需求之后,有些挠头。
两国第一需求是丝绸。
云南并非不产丝绸。
但是云南丝绸产量比之江南,差太多了。
但不管怎么说。赵忠之行,为云南商品打出了效果。更是用铜钱在印度大采购,购入了很多印度的棉花,糖。等等物资。
如果没有战争,这一条商路的打通,是很有效的缓解,云南内部的通货膨胀的。奈何大战一起,滇西一条路都满负荷转运军需物资了。很多商品都堵在路上了。
赵忠第二次出行,就是沿着中南半岛南下,先到了三佛齐,也就是旧港。
此刻的三佛齐已经到王朝末期。三佛齐面对爪哇的崛起苦苦支撑。
不过,大宋这面旗帜在南洋是非常好用的。
因为南宋末年,财政大部分靠海上贸易,所以南宋与南洋各国的关系十分非常紧密的。
再加上南宋对外平等外交。很多国家对南宋灭亡是很惋惜的。
毕竟南宋官僚大抵是窝里横,他们更多是收税。没有主动参与海外贸易的动力。至于参与海外贸易的商人,他们其实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持。在外面也硬气不起来。
整体上表现出,比较公平。
但是南宋灭亡之后,蒲家垄断了整个南海贸易。蒲家的作风与南宋朝廷截然同。
蒲家与蒙古朝中的回回集团联合起来,说是蒲家垄断了海上贸易,其实不是,是蒙古很多权贵在里面都是有份子的。每一个蒙古权贵身边都有一个色目人理财。
这个色目人对外投资,做生意。回报主人。
阿合马忽必烈没有登基之前,就承担这个职责。
如此一来,元朝对外贸易的作风,就可想而知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忽必烈晚年屡屡越海征伐的原因。
因为忽必烈想得到远超过南宋的海上利益。
而南洋各国都不是傻子。这种情况下,他们对蒙古人是什么心态,也就可想而知。
但问题是,中国的商品不具有可替代性。
他们一边与蒲家很多回回商人周旋。一边不得不采购中国的商品。
他们对赵忠的到来,以及大宋在云南重建的消息,也十分高兴。赵忠与三佛齐,爪哇,等国家都建立起商贸关系。随船带来的玻璃,瓷器。铜器,铁料,油料也都卖光了。
更是预定了很多商品。
铜钱在印度使用还有一些问题。
印度毕竟距离中国远。虽然考古的时候,也从印度挖掘出大量中国铜钱。
赵忠在使用铜钱的时候,还是花费一些口舌的。甚至有些商人将铜钱折算成为铜料来计价。
但在南海各国。
一切顺利。
各国商人只是看看成色。直接就收了。
赵忠进入南海之后。就不敢继续北上了。
毕竟再北上,就是元军水师出没的地带了。
一路上,赵忠其实遇见了很多回回商船,甚至还遇见了蒲家的商船,除非在海上单独相遇,大部分时候都相安无事。甚至双方还做了一些生意。
交换一些消息。
但是再往北,赵忠就不敢了。
那时候,蒲家一声招呼,就能将元军的水师叫过来,那时候,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。
于是赵忠将自己最后一站,安排在吴哥。
固然是吴哥是南洋各国中影响力最大一个。另外也是吴哥盛产粮食,就粮食产量来说,要比爪哇都强很多。而粮食从爪哇运到云南太远了。不如吴哥粮食近。
当然了,这里面也有一个私人原因,赵忠的使臣生涯是从吴哥开始的。赵忠团队中,还有一些人是从吴哥出来的。
也算是故地重游。公私两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