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缅甸的野心
前文说过,缅甸王上一次战败,损兵折将之余,也动摇了自己的地位。
此刻的缅甸应该称作蒲甘王朝。
于北宋年间,一统缅甸。到而今也是两三百年了,王朝末期症,该有的都有了。更重要的是,缅甸王朝传统的王子议政传统。就是缅甸国王任命自己的兄弟,或者儿子掌管国家大事。
宗亲主政,这种政治传统即便到英缅战争时期,还存在。
王朝兴旺的时候,倒也没有什么。
但是而今缅甸好几位国王都是非正常途径登上王位的。其中细节请参考玄武门,靖难,乃至于弑父,杀兄,杀弟等传统情节。
如此一来,缅甸王威信不足,不得不用其他办法拉拢地方实力派。
一代如此,两三代之后,擦干亲人的血之后,有的缅甸王发现不对,他就将地方实力派换成自己的儿子。他在的时候倒也没有事。
他挂了之后。
问题就更大。
原本是王室与地方贵族的矛盾,而今变成了王室内部矛盾了。
缅甸王面对各地的王室宗亲,有些镇不住脚了。
建立威信,一雪前耻,震慑诸王。
更何况,在缅甸王想来,云南内外交困,应该不想多一个敌人吧。
既然如此,我大兵压境,一边打一边谈,能在云南分一杯羹吧。
一切不都有了吗?
于是,就有了一个月前潞河之战。
永昌府其实是澜沧江与怒江中间。潞江这个时代的名字。
这也是永昌府最后的防线了。一旦缅甸人渡过怒江。
张舜卿就只能在打永昌保卫战了。
这无异于将永昌府以西所有的土司都放弃了。
张舜卿心有不甘,思来想去,决定主动出击。最少不能不战而退。
当他隐蔽行军,直接到潞江河畔的时候。
大吃一惊。
数里宽的江面,黑压压的都是人。
有渡船,但也不多。
怒江,江如其名,波涛如怒。很多地方不能通航,也不能涉渡。但是还是有少量渡口的。
怒江在永昌府西五十里地方,有一段缓流,可以渡河。
这一段几十里的河道,根本不用那么多渡船。自然也不能供给数万大军渡江了。
于是,就有了各种竹筏,木板等渡江。
这其实并不奇怪。
奇怪的是,缅甸人似乎完全没有组织。各自为政,稀稀拉拉的,甚至还有渡船与竹筏撞在一起,弄了一江落汤鸡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完全没有建立警戒体系。
根本没有防备张舜卿进攻。
“击敌于半渡。”
张舜卿第一个念头。
一声令下,全军出击,横扫潞江东岸的所有缅甸军。
取得第一场大胜。
只是这一场大胜不足以改变局势。
缅甸军在大败之后,立即重振旗鼓,在数十里的江面上多处渡江。
张舜卿麾下只有三千人。
根本不能堵住这么宽的江面。
而且这三千人万一折损在这里,谁守永昌啊?
永昌是万万不能有失的。
只能且战且退。拖延时间。
好在有这一场胜利,也为张舜卿争取了一些其他力量。比如永昌府本地人。
让他们相信,汉军是不惧缅甸军,有了坚守的信心。这才让张舜卿征召到更多的壮丁与民兵。能够坚持下去。
经过一个月的拉扯,最后在永昌城外,形成了对峙的局面。
张舜卿屡胜,却不能击溃缅甸军。缅甸军也面对永昌城无能为力。
缅甸决定派出使臣,与云南谈判。
缅甸一开始进攻,消息就到了谢枋得手中,谢枋得沉思了很久,将这个消息按下来了。
他权衡利弊,觉得而今当务之急是贵州之战,缅甸问题不大,张舜卿还打了胜仗。足以说明张舜卿足以支撑。他不能因为后方的事情,扰乱军心。
作为丞相,前线所有战略决策,谢枋得都能看到备份。
当张舜卿已经退到了永昌城下,退无可退。
虞醒已经完成了前线的战略布局,在前线继续待下去,也没有什么事情了。
这才将所有消息报给虞醒。请虞醒决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