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降军。
伯颜破宋,大量招降宋军。当时沿江南宋兵马有五六十万之多。纵然有很多军队裁撤了。但剩下已经有三十多万。历史上这些降军,都报效在征日之战中了。
甚至有人说,忽必烈故意消耗新附军。
忽必烈让这些新附军出征,自然有自己的用意的。消耗南人武力,裁军。毕竟元朝的财政很紧张,养这么多军队。很吃力的。
而今也是一样的。
忽必烈不点别人,偏偏点范文虎就是这个意思。
范文虎打赢之后。阿里海牙的军队或许会撤出云南。但是范文虎的军队就未必了。
范文虎本部转为云南驻军。江南的武力消减了。也开拓稳定了云南。
这些军队,战斗力是有的。
南宋朝廷的老底子。南宋能与鞑子抗衡数十年,是有底气的。
问题是,这些军队最大的问题,不是武力。是思想混乱。
在宋朝,好男不打铁。这造成了军队的封闭性。
如四川军队。往上数,从余阶以下,一脉相承。
一说将领。杨承泽父祖从军,马复父祖从军。
这不是一个例,是普遍现象。
甚至在江淮宋军中,更明显。
名将孟珙,高祖,祖父都是岳飞部将。大部分将领都是一样的。
即便投降元军之后,很多人都被清理处置,但是宋军的根基就建立这个上面,总不能将人都杀了吧。
宋元之战相继数十年,惨烈无比。
临安朝廷那些达官贵人,距离前线很远。很多事情不清楚。但是这些人是最清楚了。
在南宋末年,很多军队发下来的饷银都是擦屁股都嫌硬的交子。这导致了宋军崩溃,但是依然有人拼死抗争。
实在是国仇家恨。
五十年血战,三代人厮杀。
一些人家,只需看祠堂的牌位,就知道宋元历次大战。
祖父那辈,谁死在那一战,父亲那一辈,谁死在那一战。到了自己这一辈,那一房的几哥儿,死在那一战了。
都历历在目,清清楚楚。
你现在告诉我?投降,不打仗了。我们是鞑子了。
是元军。
这样的军队,怎么可能有战斗力?
虞醒对这一支军队是最熟悉了。
熟悉到什么地步。
谢枋得能通过一些人联系到范文虎军中一些将领。
除此之外,就是各路土司军。
比如田家。
但是需要维持千里粮道,维系对贵州城的锁城。
最少需要十几万人。
张万本部只有四万,维持战局不崩溃,已经是很勉强的。
至于,阿里海牙选择锁城法,封锁贵州城。而没有强攻贵州城。
这并不出乎虞醒的预料。
这个办法,利弊都有。
对鞑子有利的地方,就是在于,不用将宝贵的兵力消耗在攻城上。
弊端也是很明显,西进如果一路顺风。贵州就是孤城一座,翻不出什么浪花。
但是,如果前进所挫。贵州就是鞑子内部一颗大雷。
会爆的。
另外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,为了锁死贵州城。阿里海牙最少留下余贵州城中一点五倍的兵力。这还是最基础的。翻倍也不稀罕。
几何原本决定了,封锁贵州城的封锁线,要比贵州城的防守线要长太多了。防守更长的距离,自然要更多兵力。
如此一来。
战机就出现了。
云南汉军经过大半年的补充与休整,不仅仅到达了满编状态,甚至还超编。
总兵力超过十四万。
这还是经制之军。至于动员的土司军,民夫不在其列。
整个云南,永昌府,昆明府,曲靖府,三个府几乎全部在动员之列。
凌霄关,清溪关驻军加起来有万余精锐。已经少到不能再少。自从开战以来,四川元军也次第增兵,如果不是两关险要,再加上四川元军也没有给阿里海牙帮忙的意思。
这才堪堪维持。
缅甸驻军有五千之众。
云南各府维持基本秩序的军队,也有数千人。
再加上贵州城守军四万。
虞醒能集结起来与鞑子决战的重兵集团,只有六万余人。
但已经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