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头石头将一个泥潭填平,这才缓缓东进。
如此一来,人手就不够用了。
不得不从后方抽调民夫,加入行军序列。
汉军各部护卫两侧,而修路的事情,就交给后方的民夫了。
杨老爹不知道怎么的就带着从昆明来的老乡,加入其中。
一天三个铜子的高价,让杨老爹与昆明民夫舍不得放弃。
杨老爹虽然有了一个将军儿子,家里有田有粮,但是依然过着很简朴的日子。当年一家一年辛苦,也不过结余几百个铜板。而今只要干一年,就能赚一贯钱。
这可是一个大数目啊。
反正在他看来,也没有什么危险。干得事情,与在家里种地一些活差不多。
修路吗。
“不晓得,汉王殿下能不能打下来?”杨老爹远远的看着元军的营地。随即就打消了心中的念头:“汉王殿下,攻无不克战无不胜。定然能打下来。”
将大量民夫调入军中充当民夫,或者说辅兵的工作。是虞醒与赵文商议过的办法。
因为虞醒的战略,缓步推进,步步为营,导致土方工作大增,从烂泥坡到古堡,平日不过一日行程,三十多里。但是虞醒用了好几天,分别修建了数座堡垒,互为支撑,步步向前。
不给阿里海牙一点破绽。
但问题是,壕沟要人挖,营寨要人修建。
战兵都去做这样的事情,还打不打仗了。
而大量民夫参与辅助工作,也有利于汉军战斗力的释放。
很多人印象中的打仗,是千军万马杀来杀去。但是实际上战场上,一场会战是很难得的。更多的时候,是行军,修营寨,挖壕沟,对峙。运粮草等等。这些事情才是打仗的日常。
所以需要大量的辅兵。
而汉军明显辅兵不足。
这也没有办法。
按元朝的户口统计。云南有六百万人。而新一轮统计,虞醒还没有来得及做。
汉军十四万上下,按云南适龄男丁估算。老人小孩去一半,男女再去一半。已经接近十丁抽一了。或许在这个时代壮年男性比例应该高一点,但那也是十三四抽一丁。
负担已经很重了。
再组建大量辅兵,挤占大量男丁。
云南的百姓还怎么活啊?
朝廷财政也要崩溃。
虞醒只能采取精兵政策,临阵再解决辅兵的问题。前几战中,都大量征调土司军作为辅兵。
而今战争规模扩大,后勤线延长,如果仅仅是防守,还可以。
但是进攻,就差太多了。
更不要说,随着战线向东移,所需要的人手,只会更多,不会更少。
最后不得已选择了这个办法。
这一件事情由赵文负责。
赵文为了可靠可靠,并不是任何民夫都能参与其中。必须有人做保。也就是民夫领队,或者民夫中就有家属从军者,才能批准。毕竟他们一般不会出卖大军。导致自己家子弟战死。
赵文一打听就知道了。
这才给了杨老爹最关键的差事,为炮兵修建道路,协助炮兵前进。甚至很多事情,杨老爹也要帮着炮兵去推那些死沉的铜疙瘩。
上次大战之后,所有人都明白,炮兵是全军的核心战力。
虞醒对护卫炮兵的部队下得命令从来是,遇到危险,只要炮兵没有撤下去,他们必须死战到底。
其实,遇见突发情况,炮兵根本就不可能撤。
这个命令,就是死命令。
但是所有人并没有觉得不对。
所以能参与运输火炮的民夫,也都是精心挑选的。
虞醒看着元军大营,一眼就看出问题来。
“眼前这一战不好打啊。”
元军采取了很多防炮击的准备,壕沟,加固过的寨墙。甚至在寨墙后面,还有两三道寨墙。一看他们就知道,一道寨墙很可能挡不住炮弹,但是炮弹很难打穿一道寨墙后,再打穿两道,三道。
“说到底,还是火力不足。”
虞醒暗叹。
铜要造钱。
不能全部用来造炮。
而云贵的道路,虞醒计算过,火炮口径与运行速度成反比。造一门能轻松推平这些障碍的大炮不难。但是造出来,从昆明运输到这里,最少需要一年。而且这一路很多道路都要扩宽加固。
一路上很多小桥都是木板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