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天气已经感觉到寒冷,却也挡不住爱看热闹的人们。
今下最热热闹的一个要说骁勇王宁老将军的回京,京城中有一半以上家庭有男丁出征,这两年没什么大战,宁老回京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团圆日。
家家早早的打扫自己庭院,穿上过年才穿得衣裳,翘盼亲人归。
这是老百姓高兴的事。
还有一个事就是昨晚贴出的皇榜,是皇上派城阳府的小侯爷处理解决难民的事,让大家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还有一个就是有技术的出技术。
安顿难民这事,以前都是皇帝与大臣的事,这次都发皇榜让大家都出钱出力。
普通老百姓一听说让老百姓也出,顿时怨声载道。
“眼快过年了,自己的日子都苦巴巴的,哪还有吃的管难民。”
一个枯瘦如柴的妇女抱着一个婴儿,抹着眼泪。
“可不是,咱们的丈夫儿子都去战场了,拿命换回来的钱来换咱们的温饱,自己也跟难民差不多了。”
一个大娘听到年轻书生读皇榜,急得也哭了起来。
“俺的腿受伤了,去哪都不要,自己也养不活。”
一个矮了一截的年轻人也说着自己的难处。
大家都在说着自己的不易,却不敢挤兑那些当官的。
公孙冷铭在一旁听了半茬,心中很不是滋味。
昨天贴出的皇榜,第二天一大早公孙冷铭就出来找人募捐。
他带着个管家,领着和勋世子李誉与他几个小跟班,那都是朝中大臣之子,却也名声在外,尤其是李誉,大多人不想惹他们。
他们先在黄榜旁边又贴了一张白纸,纸上写着收到的银子都会一一登记,贴在墙上,供大家铭记感谢。
第一张纸写了说明,空出来位置就记了捐款人的名字,而那片小小的位置基本都被宁家人所填满。
城阳侯府:两万两银票
宁继海夫妇:五千两银票
宁继东夫妇:五千两银票
宁瑞英夫妇:五千两银票
宁瑞良夫妇:三千两银票
……
沈鹤夫妇:五千两银票
沈洛洛:五千两银票
张来福:一百两的玉佩
公孙冷铭他们人一走,这格外冷清的街道得门立马打开,里面的出来的人探头探脑的跑的贴榜的地方读了起来。
虽人心里害怕城阳府的小侯爷来找他们捐款,可看到人家昨天都捐了那么多,心里排斥倒也没那么大了。
“城阳候小侯爷上可杀敌,回京了就接受这烫手的难民,自己又捐这么银子,这都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。”
也有人心里不服气。
“捐这点钱怎么了,他还不知道后面怎么榨我们老百姓呢。”
说到自己的利益,大家就都不吭声,心里还是担心起来。
“这沈洛洛是谁,捐了五千两,还有那张来福是谁,也捐了一百两的玉佩。”
有人注意到这两人的名字很是陌生,不知道是哪家大户人家的。
大家都在好奇这两个人物时,一个小斯模样的人挤了进来,他边读边呢喃。
“沈洛洛,这不是我表妹当差人家主家的外孙女吗?”
旁边的人看他知道的样子,好奇的搭话。
“小哥,你认识这两个人,是哪家的小姐少爷?”
那小斯也是个热心肠的,就说了起来。
“我的一个定期了亲的表妹在宁府当差,里面就有一个小主子是宁大老爷的外孙女,也叫沈洛洛,可遭宁大老爷喜欢了。”
大家对这个洛洛是不是捐五千的沈洛洛不确定,又问张来福是谁?
“张来福是宁大老爷的小斯。”
一个小斯能捐出一百两的玉佩?
大家露出不信的表情。
“这还得感谢宋士德大人,他赏给来福的,来福实诚,坚决要上交大老爷,宁老爷怕浪费宋大人的心意,就给捐了。”
老百姓听的云里雾里,小斯悄悄的退下了,最后大家却只记得一个小斯捐了一百块钱的玉佩。
而公孙冷铭这边敲开了正街东边的第一间门,那是一间糕点店。
“开门!”
陈吉大力派打着门,有几分像土匪,吓得旁边门缝里看热闹的房门紧闭。
“表哥,那些人都在躲咱!”
这快到正午了,还不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