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令他们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是,太子李亨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,居然表现得如此窝囊。
在昏暗的东宫殿内,李亨面容憔悴,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奈。他坐在椅子上,身体不停地颤抖着,声音沙哑而又颤抖地说道:“杨家如今权势滔天,我们根本无力抗衡,或许,或许只有向他们低头,才能保住东宫之位。”
一旁的谋士们都瞪大了眼睛,满脸的不可置信。
李亨咬了咬牙,继续说道:“用一个皇子的命向杨玉环投诚,这或许是我们最后的出路。”他的眼神空洞,仿佛已经失去了灵魂。
此时,殿内死一般的寂静,只有李亨沉重的呼吸声。窗外,狂风呼啸着,吹得窗户嘎吱作响,仿佛也在为这悲哀的决定而愤怒。
其实这也着实怪不得李亨。在那富丽堂皇却又透着无尽压抑的东宫殿中,李亨神色黯然,身形显得无比落寞。他缓缓抬起头,目光中满是无奈与自嘲:“我又能如何?”
毕竟,李亨可不是凭借着自身的非凡才干才被封为太子的。他不过是因为生性老实,在朝中根基不深,难以对李隆基的皇权构成威胁,李隆基作为那个将权利视为生命、最为看重权利的人,才放心让李亨坐上了太子之位。
此刻的李亨,眉头紧锁,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几分,他重重地叹了口气,继续说道:“在这宫廷的权谋争斗中,我如履薄冰,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。”
窗外,阴沉的天空乌云密布,不时传来沉闷的雷声,仿佛也在为李亨的处境而哀叹。殿内的烛光在风中摇曳不定,映照着李亨那充满忧虑的脸庞。
众所周知,李亨绝非这大唐王朝的第一个太子。在那幽深且弥漫着权谋气息的宫廷之中,过往的血腥与残酷犹如阴影般笼罩着每一个人的心。
曾经,那些优秀的、不老实的、根基深厚的太子们,皆因触犯了李隆基那对权力极度敏感的神经,而被无情地处死。
如今的李亨,犹如一只受惊的鹌鹑,瑟缩在太子之位上。他面容憔悴,眼神中时常流露出惶恐与不安。在寂静的夜晚,李亨独坐在寝宫的窗前,望着那一轮冷月,喃喃自语道:“我不过是在这血腥杀戮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可怜人,那些兄长们的命运,便是我时刻警醒自己的噩梦。”
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,仿佛又回想起那些惨烈的场景,心中充满了对未知命运的恐惧。此时,窗外的风悄然吹过,吹动着窗幔,仿佛也在为这悲哀的命运而叹息。
其实,在先太子李瑛被废之后,宫廷内外,所有人都满心以为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会成为太子。
那阵子,宫廷中弥漫着揣测与期待的气氛。众人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,都认定李瑁的太子之位已是板上钉钉之事。
然而,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。在一个阴霾密布的日子里,李隆基面色阴沉,眼神中透着决绝与冷酷。他坐在朝堂之上,威严地宣布:“寿王李瑁,即日起贬出京城!”
李瑁听闻此令,瞬间瘫倒在地,他面容惨白,双眼失神,难以置信地望着高高在上的父亲。“父皇,儿臣何罪之有?”他声嘶力竭地喊道,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与悲愤。
李隆基却丝毫不为所动,冷漠地挥了挥手,示意侍卫将李瑁拖走。此时,宫廷的上空雷声滚滚,仿佛也在为这突然的变故而震怒。
这其中的缘由,远不止是因为杨玉环这个曾经的儿媳。在那庄严肃穆却又暗藏玄机的宫廷深处,真相如同一把隐匿在黑暗中的利刃,逐渐浮出水面。
李隆基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,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。他紧握着拳头,目光中闪烁着愤怒与失望的火花。“朕岂能不知,那武惠妃为了扶持她的儿子寿王李瑁成为太子,竟敢伪造圣旨诬陷先太子李瑛!”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,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,令人不寒而栗。
回想起过往的种种,李隆基的心中满是悔恨与恼怒。他紧锁眉头,脑海中浮现出武惠妃那看似温婉,实则心机深沉的面容。“她机关算尽,以为能瞒天过海,却不知朕早已洞察一切。”他咬牙切齿地说道,额头上的青筋暴起。
此时,大殿内的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。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,却无法驱散这弥漫的阴霾。而李隆基的身影,在这阴影与光芒的交织中,显得愈发孤独而决绝。
唐玄宗李隆基对权力的痴迷,可谓达到了极致。遥想当年,宫廷之中风云变幻,局势诡谲莫测。
那时候,李隆基先是选择与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联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