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刻后,李世民开口道:
“明日早朝,于朝堂公开商议此事。蒸汽飞龙列车必须建造,长安至洛阳的铁轨也要铺设。”
“邵泽,你先完善蒸汽飞龙列车的技术,待朝议通过,即交予工坊。至于蒸汽马车,等朝议结果出来再作打算。”
\"正如您所说,铁路与蒸汽机车的运输对大唐的繁荣至关重要。凭借当前大唐的财富,建造一条通向洛阳的铁路并非难事。至于蒸汽机车,虽无法大量制造,但构建两三列尚且可行。\"
林邵泽听罢李世民的话语,点头表示认同,因为他深知这对他也是一大利好,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见林邵泽欣然应允,现场众人皆面带喜悦,心中也萌生期待。毕竟,这条铁路一旦完工,其对大唐的意义不言而喻。
虽说正在修建一条大道,但它仅能便利民众出行,缩短长安至洛阳的行程。然而,说到运输能力,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蒸汽机车。
毕竟,他们清楚每一趟火车能承载的人数与物资之巨,也见识过那种惊人的运载力。
段纶问道:\"邵泽,常规的蒸汽机车时速大约是多少里?\"
段纶话音刚落,其他人也纷纷望向他。尽管他们乘坐过缩小版的,但其速度并不太快。
林邵泽回忆起蒸汽机车的行驶数据,答道:\"正常情况下,速度大约在每小时六十至八十公里,换算下来,相当于每时辰二百四十里到三百二十里之间。但通常以每时辰二百里左右的速度行驶,这样可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。\"
魏征惊叹:\"竟然一个时辰能行驶两百多里,那从长安到洛阳岂不是只需五个时辰左右?\"
林邵泽答道:\"差不多如此。长安到洛阳大约九百里,算上中途补给和乘客上下,预计五个时辰可抵达。\"
\"当然,如果长安到洛阳的公路建成,我驾车前往,用不了五个时辰,大约三个时辰便可到达。若加速行驶,两个半时辰也可抵达。\"
李世民等人闻言,不禁倒吸一口冷气,被这大幅压缩的时间所震撼。原本至少需要三天的行程,如今只消几个时辰,这节省下来的时间价值何其巨大,能做的事情自不必多说。
李世民严肃地说:\"铁路必须修建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此事恐怕非你不可,蒸汽机工部能制造机器,但修建铁路的经验一片空白,唯有你能肩负此重任。\"
林邵泽闻言愣住,感觉被李世民巧妙地安排了。什么叫只有他能主持铁路建设,这与他何干?这不是工部的职责吗?为何要牵扯到他这个商部尚书呢...
然而深思后,李世民的话语似乎并无瑕疵,毕竟建造铁轨之路与寻常道路大相径庭,其工艺复杂度和建造挑战皆远超公路,要求更为严苛。
这实在是过于巧妙,李世民竟为自己铺设了困境。提及段纶的工部,实则无济于事,即便他们参与,也只能扮演配角,真正的设计方案和技术难题还需林邵泽亲力亲为。
况且,段纶的工部还需制造那些神奇的蒸汽驱动列车,人手早已捉襟见肘,难以兼顾铁路建设。即便如此,林邵泽仍需争取一番,以免李世民误以为他易于摆布。
林邵泽反驳:“此等事务,与我何干?那是段叔工部的职责吧,为何找我担此重任?经验不足可以学习,谁生来便无所不知呢。”
李世民听见林邵泽的回应,略感失落,但他仍需说服对方,毕竟工部如今确实人力紧缺。自从林邵泽赠予那本《天工秘录》以来,工部便人力匮乏。
于是,李世民向房玄龄递了个眼神,暗示他协助劝说林邵泽。房玄龄领会意图,稍加思索后,对林邵泽开口道:
“邵泽,朝廷实属无奈之举。技艺超群的工匠屈指可数,还有一百多被分派给你。工部现下已是人手短缺,若再由他们接手,这条铁路可能遥遥无期。况且,此计是你首倡,望你能勇挑重担,你看如何?朝廷愿将你的封号再晋升一级,先封为建国县侯,待你主持建成铁路后,再晋封为建国县公,你看这样可好?请体谅朝廷的处境。”
林邵泽闻言心中一动,未曾料到还有意外之喜,但为了稳妥,他假装深思熟虑。
李世民等人见林邵泽陷入沉思,心头一喜,明白事情尚有转机,谈判还有空间,只看林邵泽会提出怎样的条件。
林邵泽问道:“仅提升封号还不够,这似乎不够诱人,况且我对爵位并无过多眷恋。”
李世民听见这话,心中大喜,不怕提要求,只怕没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