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想造反成功,就得有天时的,何谓天时,就是老天爷帮忙。
北方遭到旱灾,叛军身后,会有内乱。
而进攻不顺,又不能长驱直入,无法速战速决,想要给自身回血,那是痴人说梦了。
白辰理所当然的认为,如果没有他的话,那朱棣就肯定就会赢了,朱允炆能力不足,又信奉那些酸文人,这不输,那才是怪事的。
地利,朱棣也没有。
人和,哼,后面闹灾,哪里来的人和。
局势如何有利的话,就应该率大军出击北伐了,白辰得看一看,耿炳文能不能赢,如果耿炳文赢了,那么局势就会变得有利起来,如果赢不了,继续防守。
白辰就想不明白了,他也没有亏待军士,这怎么就比不上叛军呢,他给的待遇,那是很好的了。
杀敌立功有赏,俸禄不拖欠,粮草充足,这后勤做到了这个地步了,按理说,那是应该打胜仗的。
可是到目前为止,像样的胜仗根本就没有。
只能说是一个原因,边军经常作战,久而久之战斗力就训练出来了。
贡院,科举如期举行,白辰露了一下面,视察一下,举人老爷们,一个个的满脸笑容,他们肯定是不会忧国忧民的,一心一意想着金榜题名。
白辰都不敢征这些书生去打仗,否则必定生出动乱来。
还不是农家子弟在打,主要是这些人吧!给点好处他们就会玩命。
但是书生不一样啊!给他好处,他说不定投降了,这些人有自己的思想,就惜命。
“十指不沾阳春水,一群无能之辈,太无能了。”
白辰暗自冷笑。
他那个书院,也来了不少人的人,参加科举,美其名曰是丞相的门生,然而,白辰根本就不搭理的,啥也不是。
视察一圈之后,白辰就回到了丞相府,看一看新送来的战报。
安南国那边,挨了揍之后,就老实多了,现在以骚扰为主。
一群穷鬼,军械粮草都不足,不用担心,五万军足够守了,等以后再收拾收拾。
前线,还是比较稳固,耿炳文还在谋划,轻易并不动手。
这一出击,可不是闹着玩的,一旦出击,后果严重。
“打起仗来,经济下滑,时间久了,民生也会凋敝,可惜不能速战速决。”
白辰不由叹气。
这真的是很无奈的事情的,朝堂大钱,战力不如叛军,因此,也没法一鼓作气,结束战争。
朱棣又能打,手下能臣武将可是不在少数的。
这都怪朱元璋,要是不封藩王,也就没有那回事了。
这种封建王朝,要么就是郡县制,要么就是分封制,两者并举,都有不妥的地方。
主要还是朱元璋生的儿子太多了。
过了几天,前线传来一个消息,那就是流民来投,无非就是没有吃的了,过来乞食。
关键是,这还不好要,那么多流民不好接收的。
一旦放进来,又会生出动乱。
慈不掌兵,前线的将领,不能让流民进来,本来是给朱棣造成混乱的,别到时候,给他们造成后患了。
白辰也同意这一点,只有等打完了朱棣,再进行赈灾吧!现在那是不行的。
谁接收流民,谁就倒霉,尽管朝堂可以说,有那个本钱赈灾,但是正在打仗,这种事情,就只能延后了。
过了半月,耿炳文在中原地区,就率兵出击了,锦衣卫也收买了一些叛军的将领。可以里应外合。
关中三万铁骑,去抄后路。
打了七八天,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之下,击垮了敌军,并且,顺势收复了不少失地,俘虏几万叛军。
总算是打了一个胜仗了,白辰立刻给耿炳文封为功德侯,并且,给耿炳文增兵五万,以恢复元气。
尽管说是打赢了,但是还是不足以,一鼓作气的消灭叛军。
这战线拉得长,粮草军械,可是不好运输的。
因此,还是得稳扎稳打,步步蚕食。
中原地区为一路,徐州为一路。
这两路大军,彼此距离似乎有些远了,应该在中路,安置一路大军才对。
三路大军,可以共进,持续压迫叛军。
应当再组建一路大军才是。
人有,兵力也有。
白辰思来想去,决定征调二十五万大军,由兵部侍郎曲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