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细阅读邺城叛乱始末,会惊奇地发现,袁绍被质押的家属,竟被黑山酋帅陶升送回。
(黑山)贼陶升者,故内黄小吏也,有善心,独将部众踰西城入,闭守州门,不内他贼,以车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,身自扞卫。--《英雄记》
注:内黄县,与邺县同属魏郡。
注:陶升在黑山军,自号“平汉将军”。黄巾有“平汉”部,疑即陶升。
陶升因投诚之功,被袁绍表奏为“建义中郎将”。
(袁)绍到,遂屯斥丘,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。--《英雄记》
这个职位十分值得玩味。背后反映了两大势力分野。
其1是黑山军内部的势力分野;其2是关中军和关东军的势力分野。
黑山总帅是张燕(即褚飞燕)。
从黑山内部的实际状况(人众百万)看,基本各自为战,张燕不过是黑山联盟的名义首领。而张燕这个总帅,在灵帝朝曾接受汉廷招安,官职恰好是“平难中郎将”。
灵帝不能征,河北诸郡被其害。(张)燕遣人至京都乞降,拜燕平难中郎将。--《魏书8张燕传》
陶升被袁绍表奏的“建义中郎将”,与张燕的“平难中郎将”职级相同,且皆为杂号。无疑是袁绍对黑山内部的分化。
注:曹操后来有样学样,表奏刘璋为振威将军,璋兄刘瑁为平寇将军,导致刘瑁“狂疾暴死”。
陶升相当于袁绍拥立的“新任黑山盟主”,与张燕分庭抗礼。
注:陶升的性质与“刘虞之于刘协”类似。
同时黑山军内部还裹挟进1个奇怪的人,叫壶寿。
这个壶寿身份较特殊,是长安伪政府任命的“冀州刺史”。
袁绍之杀冀州牧壶寿,袁术之杀扬州刺史陈温,李术之杀扬州刺史严象,刘备之杀徐州刺史车胄,比比皆是。天下大乱,互相残杀,纲纪荡然,可哀也已。--《通鉴》
此时袁绍恰恰自领冀州刺史,而袁绍阵营拥立刘虞,不朝献帝。
毫无疑问,壶寿是李傕、郭汜等人在关东地区安插的“人形楔子”,与袁绍系的曹操、袁遗;袁术系的孙贲、吴景;公孙瓒系的严纲、田楷等人是1个作用,都是“申明主权”所用的棋子儿。
注:孙贲,袁术系豫州刺史;吴景,袁术系丹阳太守。
严纲,公孙瓒系冀州刺史;田楷,公孙瓒系青州刺史。
袁术出身豫州,避嫌而不知足,竟自领2州(徐州伯、杨州牧),贪欲逼人。
关中系冀州刺史壶寿,投奔黑山贼,乍看之下颇为怪异,其实也在情理中。
与袁绍做对的黑山总帅张燕,挂着灵帝敕封的“平难中郎将”。而关中军阀拥立的刘协,恰恰是灵帝幼子。
故壶寿完全可以凭此关系(灵帝父子)与黑山军牵线搭桥。
反倒是关东军拥立的刘虞,本皇室支属,昭穆疏远,无法与灵帝系的黑山军攀附关系。故2者视同寇仇。
联系建安元年(196)曹操上洛,大杀朝臣,亦可窥见端倪。洛阳宫变中,汉廷尚书冯硕,侍中台崇(1作“壶崇”)1并诛死。
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,录尚书事。曹操杀侍中台崇、尚书冯硕等。--《后汉书卷9-孝献帝纪》
注:“壶”与“台”的繁体写法极为接近,推测“壶崇”为是。
以姓名推断,壶崇与壶寿大概有亲属关系,是曹操-袁绍阵营的死敌。壶崇之死,反映了关东军与关中军势力对抗的外在延续。
以上即“黑山陶升事件”背后暗藏的两大阵营分野。
骑墙派陶升,先随于毒攻陷邺城,囚禁袁绍家属;又携绍家属出奔,改投袁绍。其1系列反常举动,反映了黑山军内部的分裂状况。
这就引出下1个主题,即袁绍阵营对黑山黄巾的拉拢与控制。
搞革命,就是要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,把敌人的朋友搞得少少的。
袁绍对于黑山和黄巾的拉拢分化,是1以贯之、不遗余力的。
注:黑山亦自号黄巾。下文以“黑山”特指黑山黄巾,“黄巾”专指青徐黄巾。
初平3年(192)青徐黄巾入兖州,先杀任城相郑遂,又杀兖州刺史刘岱。此时屯驻东平国的青徐兵,向北则威慑鲍信(济北),向西则兵胁曹操(东郡),故曹操与鲍信结盟,共抗黄巾。
以上是背景知识,简单提及。
可怪之处,在于青徐黄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