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历次叛乱,宫皆主谋;如同潜伏暗影、搅动波谲云诡的恐怖恶魔。
对比多方材料,大致可以做出如下推断:
陈宫并不安于谋士之位,他的真正目的、是做1州之主。
最初受客观因素限制,只得做“提线人”;后期随着野心膨胀,乃至弑君自立,鸠占鹊巢。
曹操势强,陈宫便叛迎吕布,欲使布为傀儡;吕布败入徐州,陈宫又欲杀布,自作家门。
陈宫是兖州的地头蛇。
初平2年(191),曹操在袁绍的武力扶持下,击溃黑山贼于毒,入驻东郡,治东武阳。
而陈宫籍贯,恰恰是东郡东武阳县。
他也是在此时被曹操延揽,作为幕僚郡吏出仕。
汉末“3互法”下,本郡人不能担任本郡太守,本州人不能担任本州牧史。
故出身东郡东武阳的陈宫,不可能担任东郡太守或兖州刺史/兖州牧,只得安心服侍曹操。
虽然屈居郡吏之位,但陈宫并不安分,反而大量交结州郡豪强。即所谓“与海内名士相连结”。
陈宫字公台,东郡人也。刚直烈壮,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。--《魏略》
初平3年(192)青徐黄巾在地方军阀(应劭、公孙瓒、陶谦)的镇压下,向西流浪至兖州,劫杀任城相郑遂,又杀屯驻东平的州刺史刘岱。流贼势大,向北威慑鲍信,向西兵胁曹操;1时风声鹤唳。
兖州因“黄天泰平”的降临,1时竟出现大面积“权力真空”,这无疑撩动了陈宫的心。
陈宫自告奋勇,作为曹操与鲍信结盟的传话人,力劝鲍信迎接曹操代刘岱牧兖州。
岱既死,陈宫谓太祖曰:“州今无主,而王命断绝,宫请说州中,明府寻往牧之。”--《世语》
两家合兵,在东平寿张县大破黄巾,改编降卒为“青州兵”。
史书称3十万青州军,但按照曹魏的尿性,大概率只有35万。
3十万青州兵,曹老板如何养得起?
济北相鲍信亦败殁于此战。
如此,兖州在战后出现了3个权力真空的郡国:济北国(鲍信)、东平国(刘岱)、任城国(郑遂)。
注:兖州共8郡国。东郡、济阴郡、山阳郡、陈留郡、泰山郡、东平国、任城国、济北国。
陈宫自告奋勇,串联太守、豪强,本就是打算凭功劳出镇郡国;却不料竹篮打水,两手空空。
注:本州人可以出任本州其他郡国(非出身郡国)的太守、国相。
不久,曹操将治所从“东郡东武阳”迁至“济阴郡鄄城”,却把自己的东郡太守,赏给了“同乡”兼“姻亲”夏侯惇。
夏侯氏和曹氏穿1条裤子,本不足怪。可笑之处是曹操对陈宫的安排,竟令其与惇共守东郡。
夏侯惇是豫州沛国谯县人,出任兖州官职无所避讳;陈宫是兖州东郡东武阳人,按制度约束,他根本不可能在东郡获得任何“官方头衔”。
曹操的吝啬癖性,可见1斑。
于是乎,陈宫怒了,地头蛇心中的烈焰熊熊燃烧。
1夫作难而7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者,何也?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。
陈宫对曹操的不满几乎到了“肉眼可见”的地步,而操并不自觉,反而在兖州作威作福;倚仗袁绍的武力扶持,大4诛戮地方豪强。
边让、桓邵、袁忠等人皆以“侮慢不礼”被杀。
袁忠为沛相,尝欲以法治太祖,沛国桓邵亦轻之。
及在兖州,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,太祖杀让,族其家。忠、邵俱避难交州,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。--《曹瞒传》
注:边让出兖州陈留、袁忠出豫州汝南、桓邵出豫州沛国,皆地方门阀。尤其是“边让之死”,令兖州豪族惊惧猜忌。
曹操在兖州4虐,实际是“狐假虎威”,全靠袁绍的“武力威慑”为后盾。
谓其(曹操)鹰犬之才,爪牙可任。至乃愚佻短虑,轻进易退,伤夷折衄,数丧师徒。幕府(袁绍)辄复分兵命锐,修完补辑,表行东郡太守、兖州刺史,被以虎文,授以偏师。--《为袁绍檄豫州》
注:“伤夷折衄,数丧师徒”可以看出曹操征讨于毒,实际是屡战屡败,靠袁绍武力支援才占据东郡。
在兖州地方豪强眼中,袁绍-曹操集团,本就是“外来殖民者”;不好好巴结笼络地方大族也便罢了,居然还敢作威作福,骑在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