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董袭)与凌统俱为前部,各将敢死百人,人被两铠,乘大舸船,突入蒙冲里。袭身以刀断两绁,蒙冲乃横流,大兵遂进。--《吴书十》
汉末3国常见的甲胄形制其实相当有限。
西汉常见者,有襦甲、裲裆甲、玄甲。
1说“裲裆甲”流行于3国魏晋时代,此处,仅供诸位大大参考。
毕竟云某只是条工科狗。
东汉常见者,有“筩袖甲”、“盆领甲”。
甲胄衍化至魏晋,出现了结合上述盔甲优点的“具装马铠”。
马铠的身甲部分如筩袖甲,为“对襟札甲/鳞甲”构造;脖颈处是盆领甲;肩膀处类似襦甲披肩,防护面积更大,手臂活动更加灵活;但腋下和两胁的防护则不如筩袖铠。
所谓的“人披两铠”,并非穿戴相同形制的甲胄,而是内、外层分别穿戴不同形制的甲胄。
即:内侧穿盆领铠/筩袖铠,外侧套裲裆铠。
这种穿法,就有点儿类似辽、宋时代的“步人甲”。当然,铸造技术和空间设计上、魏晋甲胄肯定不如宋代;但穿搭原理上、2者却1脉相承。
步人甲,详见《武经总要》。
其配件由头鍪、头鍪顿项、披膊和身甲构成。
94版《3国演义》,孙策脱铠甲时,可明显看到身甲,以及肩上的披膊,却没有顿项。
由此可知,汉末3国的“人披两铠”,所披铠甲形制其实不同。内穿筩袖/盆领,外套裲裆/玄甲。
诸位大大若仍有疑惑,可看1下电影《赤壁》的定妆照。
《赤壁》服化道,几乎完全贴合史籍,虽然风格偏西汉,但剧组这种严谨、认真的精神,绝对值得称道!
再鞭1次尸:10版《3国》毫无亮点,尽皆槽点!剧情、人物、对话胡说8道、乱编1通也就算了,秦汉古文中根本没有第3人称,皆以其人、或者名字称呼,这是常识!
这也罢了!
选角不必由云某开骂,重点是,剧组那服化道是什么鬼!
中午有应酬,喝了那么34两,这1章暂且只说这么多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