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。
(贾诩)惧见猜疑,阖门自守,退无私交,男女嫁娶,不结高门。--《魏书贾诩传》
在贾诩看来,这1家老小的性命都是捡回来的,能够低调平安过完1生,便属不易。
贾诩低调自守,得以善终,因此得到“天下智计者”的交口称赞。
男女嫁娶,不结高门,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。--《魏书贾诩传》
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,贾诩并非谦退之人,他在董卓、李傕麾下效力时,为虎作伥,助纣为虐,与“匡济汉室”的记载完全相悖。其政治立场是显而易见的。
这侧面佐证了《魏书》、《魏志》对贾诩的褒赞之辞,多是事后附会。毕竟贾诩的后人在西晋朝廷“多至大官”,陈寿修史,不能不考虑当朝的影响。
(贾诩)子(贾)穆嗣,历位郡守。穆薨,子(贾)模嗣。--《魏书贾诩传》
(贾)模,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、护军将军。模子(贾)胤,胤弟(贾)龛,从弟(贾)疋,皆至大官,并显于晋也。--《魏晋世语》
至于贾诩两次劝说张绣降曹,表面上看是“算无遗策”,实际上却是“时势所迫”。毕竟全家老小都跟着段煨降了曹操,如果贾诩继续辅佐张绣和曹操做对,那其家属的下场也便可想而知。
贾诩在3国时代的真实风评,从孙权的相关记载中可以窥见1斑。
曹丕践祚后(220)封贾诩为太尉,孙权闻讯,嘲笑此举荒悖。因为3公是天下德操之士的代表,像贾诩这样“大节有亏”的污点人物出任3公,无异于政治车祸。
晋司徒阙,武帝问其人于(荀)勖。答曰:“3公具瞻所归,不可用非其人。昔魏文帝用贾诩为3公,孙权笑之。”--《荀勖别传》
用咱们后世的话来概括,孙权的反应是:呵呵。
不过无论如何,贾诩毕竟依靠其才华智术,全其宗族,保其身命,乃至名留史册。只可惜被劫掠的长安百姓以及被愚弄的故主张绣,沦为其发迹之路上的牺牲品。
陈寿在《魏书卷十》的赞语部分,将荀攸比作张良,将贾诩比作陈平,侧面反映出他对两位传主的不同态度。
荀攸、贾诩,庶乎算无遗策,经达权变,其(张)良、(陈)平之亚欤?--《魏书卷十》赞语
理由显而易见。张良与陈平虽然都以智计著称,张良的德行操守却高于陈平,借此隐喻荀攸之德操高于贾诩。
张子房青云之士,诚非陈平之伦……且(荀)攸、(贾)诩之为人,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?其照虽均,质则异焉。--裴松之
裴先生之言,云某深以为然。
烛火之荧光,焉可与皓月争辉?
贾诩,终是造成天下大乱之毒士也!
由此反推,荀彧实则是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