遑论王沈还是司马家的狗腿子。
所以,他们给裴松之留下1个天大的难题。
魏晋史家语焉不详,有不得已的苦衷。而南朝史家,也面临类似困境。
刘宋朝裴松之(372-451)为《3国志》做注时,似乎也不敢明言其始末者,大概与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有关。
宋武帝刘裕,1生有7子十女。
以年龄考证,刘裕长子竟是其4十3岁时所生。
用古代早婚早育传统(男子2十弱冠,女子十5及笄)来看,简直骇人听闻。
刘裕如曹操1样,也是个靠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起家的枭雄。
“挟天子”难听,你说是“勤王”也行。
反正这两个行业干到后期,区别都不大。
刘裕1生有7子十女,足见其生育功能旺盛。
宋武帝出身寒微,壮年时靠军功发家。刘裕穷归穷,断没穷到娶不起媳妇的程度。
我怀疑,刘裕可能遭遇过宗族子嗣被诛杀的惨剧,导致其“长子”竟是其4十3岁所生。
裴松之活跃时间,恰恰是刘裕3子刘义隆(即宋文帝)统治时期。
裴松之读史著史,见惯史书中的权谋鲜血,所以其人绝不敢直言刘裕生子年龄问题。
这种事儿背后牵涉太广,利益太深,属于秽史范畴。
以此逻辑推断,裴松之也不会明言曹操起兵时害死老家1众亲戚的故事…
因为这属于“含沙射影”,与裴松之当朝环境太过相似。
咱们以陈寿给刘备、曹操关系做的评语结尾,来评价曹操背井离乡的故事,以及裴松之做注时的心态:
非唯竞利,且以避害云尔。
真不是争名夺利,咱就是为了避祸而已啊!
这才是曹老板在初平元年创业初期,便被迫给袁总打工的原因。
难啊!1言难尽啊!大哥您收留小弟吧!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