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手里也没几个郡县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平日里,群下的职位大抵是“参/署左将军府事”、“左将军从事”等等,相当于没有汉廷的正式名分、只是跟着刘备瞎混而已。
更不必说自徐州叛乱(西历199)后,刘备的左将军名号也被曹操褫夺,转授辽东公孙家族。
荆州时代(201-208),刘备麾下最高的官职,不过是“偏将军”关羽、糜竺,与“中郎将”张飞。
这哥几个也没有根据地,只能跟着刘琦、刘备狼狈地混饭吃。
赤壁战后(208-211),刘备南征4郡(武陵、0陵、长沙、桂阳),众兄弟才算有了栖身之所。
关羽也终于从偏裨将军,升格为“荡寇将军”(杂号)。
但其“襄阳太守”依然是遥领,襄阳实际在曹魏手中。
先主收江南诸郡,乃封拜元勋,以羽为襄阳太守、荡寇将军。--《蜀书6关羽传》
总而言之,没有“资本”是刘备最大的问题。想封个太守,都只能画饼充饥。
更严重的问题是,有限的地盘中,郡守已被瓜分完毕(关、张、赵、葛、廖立、郝普)。
县令、县长则是鄙陋小职,无法收拢名士之心。
比如0陵大族蒋琬,与表弟潘濬、刘敏皆为荆州俊才。
刘备入蜀、征召蒋琬为广都县长,结果蒋琬嫌弃官儿小,竟终日烂醉,消极怠政。导致刘备视察时,蒋琬还在“神游爪哇”。
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,除广都长。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,见琬众事不理,时又沉醉。--《蜀书十4蒋琬传》
当时备大怒欲杀琬,诸葛亮请托得免。其实刘备暴怒,恐怕出自蒋琬轻视自己“所授官小”的恼火。
蒋琬也不想想,当年刘备为了1个“安喜县尉”,冲锋陷阵、浴血奋战,差点儿被张纯叛军杀掉(187)。
如今给了蒋琬县长之位,竟不知满足,也难怪刘备大怒。
县长4百石、县令6百石,大族出身的名士,根本看不起这点儿微薄的俸禄,甚至会嫌弃官小位卑,拒绝征召。
东汉“养志隐士”,非“公车征召”不至,即如此类。
“隐士养志”(沽名钓誉)的案例多到数不清。有些入戏太深的,甚至“公车征召”亦不肯出仕。详见《后汉书》、《3国志》,文多不载。
因此,入主成都,割据益州之后(214),刘备便要另想对策。
因为荆州郡县有限,益州郡县也不为多,更不用说还有刘璋旧部、益州土著、东州集团等势力亟待安抚。
刘备初入川,不可能完全剥夺旧人的权力、来补偿新人。
因此,如何安抚新、旧势力,便成为刘备集团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将军封号,是解决问题的钥匙。
因为将军之职,本为征伐所设;遇有战事即授予,战罢则收归朝廷,属临时性质的职务。因此“无常事、不常置”也“无定员”。
换言之,将军号是1个可以“无限授予”的高阶职位。
这完全符合刘备的需要。
毕竟刘备不像曹操家大业大,刘备手里那点儿可怜的郡县数量,只怕“1个县城设置8个县长”都不够分,只好另辟蹊径,利用“秩2千石”的杂号将军,笼络人心。
于是刘备集团中,昔日的穷亲戚、穷哥们儿遂1夜鸡犬升天。
著名的“谈客3人组”(糜竺、简雍、孙乾),不过是耍嘴皮子的说客,未尝有所统御,均授将军封号。
孙乾秉忠将军、简雍昭德将军、糜竺安汉将军,位在卿上。
益州既平,拜(糜竺)为安汉将军,班在军师将军之右。--《蜀书8糜竺传》
先主定益州,乾自(左将军)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,见礼次麋竺,与简雍同等。--《蜀书8孙乾传》
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。--《蜀书8简雍传》
简雍是个满口黄段子的无赖,仗着“刘备发小”这层关系才做的将军。
他这个所谓的“昭德”(即光大德行)完全名实相悖,平日里是个“瘫腿箕坐、优游讽议”的政治混混,哪里有半点儿“昭德”之美!
(简雍)性简傲跌宕,在先主坐席,犹箕踞倾倚,威仪不肃,自纵適;诸葛亮已下则独擅1榻,项枕卧语,无所为屈。--《蜀书8简雍传》
还有镇远将军赖恭,在交州刺史任上、被苍梧太守吴巨驱逐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