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懿的具体过程,前面已做过详细论述。
诸君可翻看上上章作者的话。
其2是招揽奸臧亡命,以备政变需要。
司马师麾下的中垒与中坚2营兵士,虽然遭到曹爽褫夺,但司马懿本人,有“领兵3千”的特权,这是魏帝曹芳从制度上加以确认的。
(司马懿)与(曹)爽各统兵3千人,共执朝政,更直殿中,乘舆入殿。--《晋书宣帝纪》
因此兵变当日,司马师“散在民间”的3千死士,其实就是司马懿麾下的私兵。
初,帝(司马师)阴养死士3千,散在人间,至是1朝而集,众莫知所出也。--《晋书景帝纪》
彼时1些游侠剑客、亡命奸臧,纷纷党附司马氏。
其中有个叫石苞的无赖,心狠手黑,做事毫无顾忌,被司马懿所憎恶。
结果司马师劝告其父,称“石苞虽然无德行,但不怕弄脏双手,因此可以办大事,这是那些饱读诗书的经国之士所不能做到的”。
言外之意,说的便是政变之事。
宣帝闻(石)苞好色薄行,以让景帝。帝答曰:“(石)苞虽细行不足,而有经国才略。夫贞廉之士,未必能经济世务(指政变)。”--《晋书石苞传》
石苞只是司马家族豢养的众多无耻打手之1,类似石苞般的爪牙鹰犬,在司马家族的私兵中,想必为数不少。
有了耆老勋旧的支持,与心黑手狠的私兵,司马氏的篡夺大幕,也随即展开。
最终在两年后的正始十年(249),酿成了宫廷砍杀,曹爽党人尽数夷灭,魏朝几乎1空。
对于正始之变的记载及点评,文献浩如烟海,不胜枚举。
由于两党的明争暗斗,延续了十年之久,其中牵涉的重要人物不计其数,加上曹爽倒台之后的污名化,导致许多记载晦暗不清。
甚至有1种观点,认为司马懿公忠体国,因饱受压迫而奋起反击。这是不对的。
即使从立场最为歪曲的《魏书》记载中,也能看出,曹爽的斗争范围,局限于争权夺利,完全没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念头。
甚至兵变当日,司马懿仍然官居太傅,班在大将军之上;
司马孚为尚书令,保持了名义上的台阁首脑地位;
司马师为中护军,虽然麾下部曲遭到拆分,却依然可以统帅其父的3千劲卒。
高柔、蒋济、卢毓、王观、王肃等明面儿上的马党成员,也尊贵如旧,完全未受影响。
可见曹爽的目的,不过是将司马懿“束之高阁”,待其自然死亡而已。
但司马懿的目的,则险恶许多,先指洛水为誓,之后又夷曹爽3族,乃至何晏、毕轨、李胜、丁谧、邓飏、桓范等人都无1幸免。
彼时的血腥屠戮,甚至震动了蜀汉。大将军费祎闻讯,惊愕无比,半晌才憋出1句“曹爽无大恶”。可见司马懿的行径,有多么卑鄙无耻。
(司马)懿父子从后闭门举兵,蹙而向(曹)芳,必无悉宁,忠臣为君深虑之谓乎?以此推之,(曹)爽无大恶,明矣。--《通语》
善恶终有报,天道好轮回。不信抬头看,苍天放过谁?
云某以为,这大概算是对司马群贼“擅启杀戮”的最好注脚。
西晋建国便亡国。
西晋先有8王之乱,后有永嘉之乱;衣冠南渡司马睿建东晋后,旋即便有王敦之乱,后有桓玄之乱,最后刘寄奴干脆亡了东晋。
3百多年乱世开启…怎1个惨字、1个痛字了得?
云某几乎已忍不住泪流满面!
云某恨不能生于曹爽时,生啖司马群贼之血肉!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