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引述。
江南风俗,自兹已往,高秩者,通呼为尊,同昭穆者,虽百世犹称兄弟;若对他人称之,皆云族人。河北士人,虽3、2十世,犹呼为从伯从叔。--《颜氏家训》
按两汉习俗,“从亲”即同祖父的叔伯之子女。
夏侯霸既然是夏侯渊之子,那夏侯霸的从妹,便是夏侯渊的“兄女”或“弟女”。
《夏侯渊传》注引《魏略》,称“夏侯渊弃幼子,活亡弟孤女”。
可见夏侯渊的“亡弟之女”1定拥有特别的记述价值,否则没必要被录入史书。
时兖、豫大乱,(夏侯)渊以饥乏,弃其幼子,而活亡弟孤女。--《魏略》
加之夏侯氏的相关史料,分别来自《渊传》及《渊传》附带的夏侯霸事迹,且均取材自《魏略》。
这必是陈寿在为夏侯渊父子做传时,从同1史源处剪裁而来。
因此夏侯氏的身份便比较明朗,即是夏侯渊的亲弟之女。
由于被伯父收养,她也可以被视作夏侯渊的继女。
那么问题来了,历史上,夏侯氏女是于何时何地被张飞抢去当老婆的?
夏侯氏与张飞的结合,被记载为“出行樵采,为张飞所得”。
时霸从妹年十34,在本郡,出行樵采,为张飞所得。--《魏略》
照此描述,2人的婚姻当然不存在“自由恋爱”的可能,至于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更是无从谈起。
实际上,张飞就是强娶民女。
在该事件中,比较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夏侯氏被虏的具体时间。
《魏略》称夏侯氏被俘于建安5年。这是1处关键线索,不过也很容易引起歧义。
建安5年,时(夏侯)霸从妹年十34。--《魏略》
建安5年(西历200)是官渡之战时期,此次战役中袁绍又曾派遣刘备袭击汝南等地;
因此往往容易认为张飞强娶夏侯氏,是发生在刘备客居河北时的事件。
实际此事存在另外可能。
因为袁绍派遣刘备袭击豫州,非止1次,且集中发生在建安6年(201)。
此事见于《先主传》与《资治通鉴》,无可置疑。
建安6年……(曹)操自击刘备于汝南,备奔刘表,龚都等皆散。--《资治通鉴汉纪》
刘备在建安5年(200)曾与文丑共御曹操,长期身处前线,直到同年7月才前往豫州,旋即为曹仁所败,逃归河北。
太祖救(刘)延,与(颜)良战,破斩良。(袁)绍渡河,壁延津南,使刘备、文丑挑战。--《魏书袁绍传》
刘备略汝、颍之间,自许以南,吏民不安……(曹)操乃使(曹)仁将骑击备,破走之,尽复收诸叛县而还。备还至绍军。--《资治通鉴汉纪》
更重要的是,刘备南下时,主要活跃在汝南、颍川1带,距离夏侯氏所在的“本郡”(即沛国)尚有1段距离。
那么《魏略》为什么要记载夏侯氏是在建安5年(200)时“为张飞所得”呢?
因为建安5年初,刘备在投奔袁绍之前,曾盘踞于豫州沛国。
建安4年(199)8月,官渡之战爆发。刘备借机占据徐州发动叛乱。
(建安4年)秋8月,(曹)公进军黎阳……9月,(曹)公还许,分兵守官渡……(刘)备之未东也,阴与董承等谋反,至下邳,遂杀徐州刺史车胄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曹操腹背受敌,不得不暂时抛下袁绍,亲率大军镇压刘备,直到建安5年(200)4月,才重新返回官渡。
太祖引军还官渡。刘备以徐州叛,太祖东征之。(袁)绍攻(于)禁,禁坚守,绍不能拔。--《魏书于禁传》
(5年)夏4月,(曹)公北救(刘)延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由此可知,夏侯氏大概率是在建安5年(200)4月之前被张飞所俘获的。
换言之,刘备投靠袁绍时,夏侯氏已经成为张飞的妻室。
本书中,对此进行了更改。
夏侯氏女,是在哪里被张飞抢走的?
实际在建安5年(200)年初,沛国是被刘备集团控制。
建安4年(199),刘备以“衣带诏”名义起兵,攻杀徐州刺史车胄,之后留关羽守下邳,自己引兵还小沛。
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,留关羽守下邳,而身还小沛。--《蜀书先主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