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刘备有英名,关羽、张飞皆万人敌也,(孙)权必资之以御我。”--《魏书程昱传》
(刘)晔进曰:“……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,关羽、张飞勇冠3军而为将,蜀民既定,据险守要,则不可犯矣。”--《魏书刘晔传》
因此,不能排除张飞通过与曹营将领的交流、提前了解甚至结识夏侯氏的可能性。
在丧乱之世中,像夏侯氏这种弱女子,1旦沦为俘虏,下场往往是凄惨不可名状的。
但其人不仅没有受辱,还被张飞立为正室,这本身就说明幕后……
您品,您细品!
考虑到夏侯氏被虏时“年十34”,处在两汉成婚年龄的下限,可知张飞的抢劫目标颇为明确。
同时,张飞又知道对方出身“良家女”,因而“以为妻”。
种种迹象表明,张飞对夏侯氏或许早有了解。
按杨树达《汉代婚丧礼俗考》的“婚年”词条,两汉婚配奉行“男大于女”的原则。可知张皇后与刘禅的年龄差异不会太大。
张飞之女既然与刘备之子平辈,那夏侯氏生育2女时,也应该在建安十2年(207)前后。
按夏侯氏于建安5年(200)被张飞所娶,那她在生育女儿之前,很有可能还为张飞生育过儿子。
《魏略》记载,夏侯氏“产息女”,息即子嗣。
比如陈登的儿子陈肃,便被称作“陈登息”。
(张)飞知其良家女,遂以为妻,产息女。--《魏略》
文帝追美(陈)登功,拜登息(陈)肃为郎中。--《先贤行状》
张飞有张苞、张绍2子,2人生母无载。但从夏侯氏的年龄看,不能排除她为2子生母的可能性。
作为张飞正室的夏侯氏,在蜀汉具备1定的话语权。
比如建安2十4年(219)夏侯渊阵亡时,夏侯氏便主动出面“请而葬之”。
刘备集团对此并无异议,可见还是比较尊重她的意见。
(夏侯)渊之初亡,(张)飞妻请而葬之。--《魏略》
需要注意1点,曹、刘争夺巴蜀时,双方曾刻意避免让夏侯渊与张飞碰面。
比如张飞讨伐汉中时,曹操使曹洪、曹休抵抗;
夏侯渊镇守汉中时,刘备使法正、黄忠进讨,似乎都在有意避嫌。
(曹)洪闻此令,亦委事于(曹)休。(刘)备遣张飞屯固山,欲断军后。--《魏书曹休传》
建安2十4年,(黄忠)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。--《蜀书黄忠传》
当然,注意到姻亲关系的同时,也不宜过分夸大姻亲关系在战争中的作用。
比如夏侯渊之子夏侯霸,因为父死敌手,便“常切齿,有报蜀之意”。
(夏侯)渊为蜀所害,故(夏侯)霸常切齿,欲有报蜀意。--《魏略》
兴势之战时(244),蜀军望见夏侯霸麾盖,也纵兵奋击,意欲杀之;夏侯霸则“手战鹿角间”,几乎性命不保。
蜀人望知其是(夏侯)霸也,指下兵攻之。霸手战鹿角间,赖救至,然后解。--《魏略》
在魏蜀交恶的大环境下,虽然曹刘双方都在有意避嫌,但如果张飞与夏侯渊真的相遇于行阵之间,必然是你死我亡的下场。
所谓亲戚、朋友圈之言,只是云某玩笑之言而已,诸君切莫当真。
张飞与夏侯氏的婚姻关系,魏、蜀双方均讳莫如深,如果不是鱼豢的私史记载,此事几乎要石沉大海。
不过这桩婚姻虽出于无奈,却也给3国历史带来些许荒诞色彩。
比如“常切齿,欲报蜀”的夏侯霸,在曹爽覆灭后(249),被迫抛弃自尊,投靠蜀汉。刘禅则拉着夏侯霸的手,指着自己的太子说“此夏侯氏之甥也”。
及(夏侯)霸入蜀,(刘)禅与相见,释之曰:“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,非我先人之手刃也。”指其儿子以示之曰:“此夏侯氏之甥也。”--《魏略》
刘禅此举,既安抚了夏侯霸,也彰显了自己的机敏,获得了后世史家的交口称赞。
其实太子刘璿的生母并非张皇后,而是张皇后的侍女王贵人,属于媵妾之列。
可见刘禅颇为通达,懂得因势利导。
后主太子(刘)璿,字文衡。母王贵人,本敬哀张皇后侍人也。--《蜀书2主妃子传》
当然,无论是“为人所教”还是“灵光乍现”,刘禅在此事上确实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