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随焉入蜀的陈留吴1(本名吴懿,避司马老贼之懿讳)之妹有“大贵之相”。
焉因此为瑁娶之。
瑁妻后嫁刘备,亦出于“大贵之相”。
结合刘焉“制作乘舆车具”的不轨举动,可知其帝王野心。
故其人为刘瑁聘娶吴氏,无疑是对其“继承人”地位的宣示。
1父素与刘焉有旧,是以举家随焉入蜀。焉有异志,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。焉时将子瑁自随,遂为瑁纳后。--《蜀书4后妃传》
但刘焉死后,瑁不得立,川地大族转而拥戴焉幼子刘璋为益州牧。
注:焉在川地僭逆时,长安朝廷遣刘璋入川劝谏,焉借机留璋不遣。
带头矫诏的、是当年随刘焉入川的太仓令赵韪。
注:赵韪,益州巴西豪强。
废长立幼的理由更为露骨,是“贪璋温仁”。
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,共上璋为益州刺史。--《蜀书1刘璋传》
注:刘焉长子与次子,死于“长安之乱”。故幸存子嗣中,刘瑁为长。
由此,刘焉死后的“继承人风波”,本质是益州豪强的“反攻倒算”。
他们对刘焉重用张鲁、重用东州、重用青羌,却排斥打压川蜀豪强的行为极为反感,希望拥立1个软弱可欺、随人俯仰的“弱主”。
故益州人废瑁立璋。
这与冀州豪强拥立袁尚而废谭;荆州大族拥立刘琮而废琦,何其相似!
刘璋没有令益州豪族们失望。
其统治期间,1改乃父旧制,疏远东州人,而重用川蜀土著。
建安年间自扶风流浪入蜀的法正、孟达遭“毁谤中伤”而不得发迹,南阳士人李严,入蜀官止令长。
东州系的失势,可见1斑。
建安初,天下饥荒,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,既不任用,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,志意不得。--《蜀书7法正传》
相反,益州豪强的春天则迅速到来。
蜀郡张肃、张松兄弟,皆为别驾从事,显赫州里,被法正称作“州之肱骨”。
(正)阴献策於先主曰:“张松,州之股肱,以响应於内。”--《蜀书7法正传》
广汉王商担任治中从事、又迁蜀郡太守(成都即蜀郡郡治)。
王商字文表,广汉人也,博学多闻。州牧刘璋辟为治中,试守蜀郡太守。--《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》
蜀郡张裔举孝廉,又为州从事。犍为杨洪,“历部诸郡”。犍为费诗镇守绵竹。
张裔字君嗣,刘璋时,举孝廉,为鱼复长,还州署从事,领帐下司马。--《蜀书十1张裔传》
费诗字公举,犍为南安人也。刘璋时为绵竹令。--《蜀书十1费诗传》
杨洪字季休,犍为武阳人也。刘璋时历部诸郡。--《蜀书十1杨洪传》
至于川地诸生学者如杜微、周群、杜琼等人,皆被刘璋礼聘为从事。
杜微字国辅,梓潼涪人也。少受学於广汉任安。刘璋辟为从事。--《蜀书十2杜微传》
杜琼字伯瑜,蜀郡成都人也。少受学於任安,精究安术。刘璋时辟为从事。--《蜀书十2杜琼传》
更不用说还有蜀郡张裕,系璋心腹,又是益州的“后部司马”,显赫无比,涪城相会时,裕竟敢当众嘲笑“刘备无须”。
注:先主无须事件,详见《蜀书十2周群传-附传》,文多不载。
“后部司马”是刘焉时增设。置前后左右4部司马,秩阶2千石,同郡守。
(焉设)前后左右部司马拟4军,统兵,位皆2千石。--《华阳国志卷5》
可惜的是,益州土著虽然受到刘璋重用,对这位庸懦昏昧的“少东家”,却极端鄙视。
刘璋的“温仁”既没有换来川中大姓的感激,同时又得罪了被日渐疏远的东州兵。
最后东州兵横暴州里,而拥立刘璋上台的川蜀豪强赵韪又复叛乱,1通火并,赵韪见杀。
呵呵,刘璋空留1地鸡毛。
但不得不说,刘焉在川地的统治,大抵被人低估。
观其长袖善舞,狡诈多变,可知其人实系雄猜之主。
而璋能闭隘养力,守案先图,尚可与岁时推移。
刘璋能守住刘焉的基业,能看清天下大势、深谙进退之道,还能勉力维持住东州人、益州人之间危险的平衡,也实属不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