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带领亲旧肺腑,远赴扬州募兵,事见于《武帝纪》、《夏侯惇传》、《曹纯传》与《曹洪传》,可谓大张旗鼓。但实际的工作成果却很不理想。
曹操真正带回中原的兵马,仅有5百;
其人收拢残卒,也不过千余。
其不叛者5百余人。--王沈《魏书》
(曹操)还到龙亢,士卒多叛。至铚、建平,复收兵得千馀人,进屯河内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龙亢,本章解释过位置,谯县隔壁。
穿越半个中国(兖州→扬州)的漫长旅行,曹操却仅仅招募到如此可怜的兵员数量,实在匪夷所思。
虽然王沈、陈寿等人讳称“遭遇兵变”,恐怕亦有曲笔。
曹操南下的真正意图,是替袁绍联络东南军阀。
所联络者,便是扬州刺史陈温,与丹阳太守周昕。
那么问题又来了:陈温是谁呢?
陈温,1作陈祎。
其人是汉末扬州刺史,在初平4年(193)死于袁术之手。
(袁)术以馀众奔9江,杀扬州刺史陈温,领其州。--《魏书袁术传》
考虑到袁绍与袁术的对立关系,陈温的政治立场可见1斑。
更重要的是,陈温的郡望是豫州汝南,与袁绍(汝南汝阳)为同乡。
曹操串联陈温,恐怕就是以“籍贯族望”为依托。
陈温字元悌,汝南人。先为扬州刺史。--《英雄记》
曹操从弟曹洪,又与陈温有旧交。
曹休的祖父曹鼎,昔日曾官至吴郡太守,而吴郡就在扬州刺史部。
换言之,曹氏与陈氏,同出豫州,任官地区又相似,应有世交。
扬州刺史陈温素与(曹)洪善。--《魏书曹洪传》
(曹)休祖父尝为吴郡太守。--王沈《魏书》
且陈温死后,袁绍遣堂弟袁遗、代陈温为继任扬州刺史。
可知陈温隶属袁绍联军。
(陈温死)袁绍遣袁遗领(扬)州。--《英雄记》
总而言之,曹操、袁绍、陈温,无论从籍贯还是故旧关系上看,均有瓜葛。
因此曹操游说联合其人,也便有据可循。
按陈温赠与曹操“2千精兵”的记载,曹操在淮南的活动,颇有成果。
(曹)洪将家兵千馀人,就(陈)温募兵,得庐江上甲2千人。--《魏书曹洪传》
再来看看汉末大乱初期,极为活跃的周昕。
周昕是丹阳太守,出身扬州会稽。
此处需要强调1点,会稽周氏兄弟共3人:周昂、周喁、周昕。
兄弟3人均无传,且频繁参与中原群雄的割据活动,因此记载相互舛谬,事迹经常被混淆。
但周氏3兄弟的政治立场,却完全1致。即隶属袁绍-曹操联军。
云某遍搜文献后发现,周昂、周喁,应是同1个人,所以应是周昕、周昂两兄弟。
从现存史料看,周昕居长,周昂次之,周喁最幼。
周昕字“太明”,在《会稽典录》中被写作“大明”;
在《檄文》中被写作“泰明”。
古时3字通假,比如夏侯玄字太初(见《魏书》),1作泰初(见《魏略》、《傅子》),即如此类。
(周)昕字大明。少游京师,师事太傅陈蕃,博览群书。--《会稽典录》
“太”、“元”、“孟”、“伯”是很典型的“长子”行辈字,可知周昕年龄最长。
《会稽典录》中另有“会(周喁)次兄9江太守(周)昂为袁术所攻,(周)喁往助之”的记载。
会次兄9江太守(周)昂为袁术所攻,(周)喁往助之。--《会稽典录》
可知周昂年龄又大于周喁,而周昂既为“次兄”,长兄必是周昕,即周太明。
而鉴于周昂、周喁之事迹多有重合,且昂、喁2字含义相近,此2人可能实为1人。
换言之,周氏兄弟并非周昕、周昂、周喁3人,而是周昕、周昂(周喁)2人。
此非重点,且这些姓周的已不可能在本书登场,故而忽略。
先到这里,下1章,咱们继续说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