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逊死后,孙权擢拔步骘为丞相。
赤乌9年,(步骘)代6逊为丞相。--《吴书步骘传》
步骘出山,可以视作孙吴国策的1次回溯逆流,是淮泗集团再度占据上风的政治隐喻。
步骘出身徐州广陵,是淮泗集团的首脑人物。
步骘同族侄女步练师是孙权宠妃。
步练师2女孙鲁班与孙鲁育,1嫁全琮,1嫁朱据。
吴主权步夫人,临淮淮阴人也,与丞相(步)骘同族。--《吴书步夫人传》
在2宫案中,步骘、全琮皆党附鲁王。
鲁王集团由江北地主构成;
太子集团则由江东豪族组成。
可知“2宫案”实际是淮泗与江东两党的政治厮杀。
丞相6逊、大将军诸葛恪、太常顾谭、骠骑将军朱据、会稽太守滕胤、大都督施绩、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,宗事太子;骠骑将军步骘、镇南将军吕岱、大司马全琮、左将军吕据、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;中外、官僚、将军、大臣举国中分。--《通语》
虽然最终结局是孙和被废,孙霸赐死,但代替6逊的却是步骘。
不难看出,孙权的态度,实际是扶持淮泗武人,打压江东土著。
步骘之后,朱据代为丞相。
(赤乌十2年4月)丙寅,骠骑将军朱据领丞相,燎鹊以祭。--《吴书吴主传》
朱据出身吴郡4姓,属于江东集团成员,但他本人是孙权的女婿,而且在任未久便因为卷入“2宫案”而遭赐死。
需要注意,朱据是孙和党羽,孙和背后是江东集团。
因此朱据赐死,反映出孙权对江东集团的打压。
遭2宫构争,(朱)据拥护太子,言则恳至,义形于色。--《吴书朱据传》
步骘与朱据在丞相任上时间极短,政绩未显,便无功而逝。
然而孙权临终时(252)的辅政大臣人选,充分体现出扶持淮泗集团的意图。
孙权临终时的辅政班子,由诸葛恪、滕胤、吕据、孙峻、孙弘5人构成。
其中诸葛恪出身徐州琅琊,滕胤、吕据出身豫州汝南,孙峻是宗室,孙弘出身扬州会稽。
权疾困,召(诸葛)恪、(孙)弘及太常滕胤、将军吕据、侍中孙峻,属以后事。--《吴书诸葛恪传》
可以看出,孙权临崩,辅政班子实际是以淮泗人和宗室为主导,江东出身者,竟然仅有孙弘1人。
更不必说,孙权刚刚驾崩,诸葛恪就发动政变杀了孙弘(见《诸葛恪传》),把唯1的江东因素也剔除掉了。
江东集团与淮泗集团的政治争斗,由来已久,贯穿半个世纪,与孙策、孙权相始终。
从孙权时代的5任丞相而论,孙邵代表着淮泗力量,也是草创之初的奠基人物。
顾雍与6逊的上台,则代表着孙氏与江东豪族的和解与合流。
顾雍因为品性谦退得以善终;
6逊与孙权的政见不和,又深度参与夺嫡之争,因此惨遭赐死。
步骘代6逊上台,代表着淮泗力量的再度抬头;
步骘之后的朱据,因党附太子惨遭赐死,亦反映出孙权对江东人物的打压。
从孙权临终的辅政班子来看,他对江东集团可谓严密防范。
辅政的5人之中,竟然仅有孙弘1人是江东出身;
更不必说孙弘随即被诸葛恪所杀。
可见两大派系之间的冲突,由来已甚,趋于失控。
(孙)弘素与(诸葛)恪不平,惧为恪所治,秘(孙)权死问,欲矫诏除恪。(孙)峻以告恪,恪请(孙)弘咨事,于坐中诛之。--《吴书诸葛恪传》
从孙权晚年的1系列举动看,他无疑重新思考过东吴的未来。
最终孙权决定舍弃江东集团,支持淮泗集团,构建起“后孙权时代”的政权架构。
即宗室成员(孙峻、孙綝)与淮泗武人(诸葛恪、滕胤、吕据)共同分享权力。
至于后来统治阶层内部相残,宗室专权,就非孙权所能逆料了。
彼时其人已经完犊子了。
丞相是百僚之首,因此丞相的选立,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权内部势力的盛衰兴废。
孙邵、顾雍、6逊、步骘、朱据的沉浮史,清楚描绘了江东两大政治派系的兴废盛衰。
平心而论,孙策根本玩不转如此复杂的政治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