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族相比,因此,这些士族们对赵旻不可能推心置腹。
杨彪和荀彧当然是例外。
腐植酸肥在本世纪10年代,已开始大放异彩,关于其文献,无论万方还是维普,俯拾皆是。
这个并非重点。
关于越改革完犊子越快的理论,详见黄宗羲定律、王安石变法、张居正变法。
此处非重点,不赘言。
所谓正高职和副高职,呵呵,人情社会,官本位思想,大家都懂。
那些埋头苦干的技术骨干,大概临退休才能评到副高职。
而无论哪个项目,最挣钱的,永远是那些坐办公室等着拿项目分红之人,也就是所谓正高职和副高职。
此处,云某这个工科男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。
谁让咱耿直呢!
这个时代当然不可能有电脑和spss,所以,各种数据都需要手算,数据越多,误差就越小,相对应的,计算量也就越大。
这1章,咱们聊1聊汉末3国的兵器。
这里有必要强调1点:
狭义3国时代,是从西历220年曹丕篡汉,至280年司马炎灭吴。
广义3国时期,则是从西历184年黄巾起义,或189年董卓上洛开始计算,至280年司马炎灭吴。
因为无论西历184,还是189,汉室都已名存实亡。
再强调1点:汉末3国,当然不可能如《3国演义》1般各种斗将,那是蒙古人的做派。
所以正常打仗都是兵卒短兵相接,武将负责下令指挥。
但武将武艺若高强,确实可以提振士气。
汉末3国时代的常用武器,有以下几种:
(1)近战长兵器:长矛,大戟(卜字戟,戈的升级版),大斧
(2)近战短兵器:环首刀,佩剑
(3)中距离投掷兵器:手戟,撩戟
(4)远程射击兵器:弓,弩
还得特别提1句,汉末3国,没有近代意义上的马镫。
最早的马镫出土实物是西晋时期,因为是单侧马镫,据分析应用作辅助骑手上马之用。
换言之,3国时代,因为缺少双侧马镫固定身体重心,所以不存在马上双手兵器。
先来看长枪、长矛
代表人物:吕布、关羽、阎行
不同于演义小说中的方天画戟和青龙刀,东汉末期的斗将,主要手持长枪,另1只手紧握缰绳维持身体平衡,腰配环刀。
骑手在缺少马镫的情况下,只能够双腿夹紧马腹,使用单手兵器。
吕布败走长安,曾与郭汜单挑,1矛刺伤郭汜得以逃逸。
汜、布乃独共对战。布以矛刺中汜,汜后骑遂前救汜。--《英雄记》
关羽随张辽援救延津,策马冲刺,击杀袁绍大将颜良,3国志原文:“刺良于万众之中。”
羽望见良麾盖,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,斩其首还。--《蜀书6》
马超曾与阎行搏斗,凭蛮力折断了阎行的长矛,阎行用断矛猛刺马超脖颈,马超险些丧命。
遂与马腾相攻击。行尝刺超,矛折,因以折矛挝超项。几杀之。--《魏略》
再来看大戟、大斧。
代表人物:典韦、吕布
曹操征伐张绣,张绣降。曹公设宴款待,令典韦操持1柄巨斧示威,斧刃竟超过1尺。
汉尺约合今天23
张绣畏惧至极,酒宴从头到尾竟然吓得不敢抬头。
太祖行酒,(典)韦持大斧立后,刃径尺,太祖所至之前,韦辄举斧目之。竟酒,(张)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。--《魏书十8》
典韦还操持1双巨型戟,号称8十斤(约后世36市斤,同样很重)。
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,军中为之语曰:“帐下壮士有典君,提1双戟8十斤。”--《魏书十8》
袁术征伐刘备,吕布亲率骑兵队去援救刘备。
吕布设宴,辕门射戟以解斗。
吕将大戟插在辕门正中,1箭命中大戟小枝。
大戟形制类似卜字戟,是先秦时代的战戈的升级版。
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1只戟,布言:“诸君观布射戟小支,1发中者诸君当解去,不中可留决斗。”布举弓射戟,正中小支。--《魏书7》
再来看武将们最钟爱的、也是本书中出场频率第2高的…环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