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富于财,僮仆人客以百数,纯纲纪督御,不失其理,乡里咸以为能。好学问,敬爱学士,学士多归焉,由是为远近所称。--《英雄记》
既然曹仁与曹纯同父同母,可知均为嫡子。
仁为长、纯为幼,完全没有“嫡长子吃土、嫡次子吃肉”的道理。
可知曹仁因为某些缘故,丧失了继承权。
按曹纯“年十4丧父”,而“同产兄曹仁别居”的记载看,曹仁应该早已被曹炽逐出家门。
注意:曹炽即曹仁、曹纯生父。
(曹纯)与同产兄(曹)仁别居。--《英雄记》
按制度规定,父母不死,兄弟不准“别居”(即分家)。
即使在明清时代,如父母尚在,而子女胆敢未经准许而别居,上告县官是要受杖责的。
可知曹炽死前,曹仁便已离开父母与弟弟,另立门户。
因此弟弟曹纯继承全部家业,也就能得到解释。
同时,可以从《英雄记》、王沈《魏书》与《3国志》的记载中,大致推断出曹仁被逐出家门的时间范围。
按曹纯“年2十随太祖赴襄邑募兵”,可知彼时当在中平6年(189)。则曹纯生于建宁3年(170)。
注意:古代讲虚岁。
(纯)2十,从太祖到(陈留)襄邑募兵。--《英雄记》
冬十2月,(曹操)始起兵于(陈留)己吾,是岁中平6年也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从黄初4年“曹仁卒年5十6”可知,其生年当在建宁元年(168)
仁时年5十6。--王沈《魏书》
换言之,曹仁和曹纯的年龄,仅仅相差两岁。
因此曹纯(年十4)丧父时,曹仁不过十6。
曹仁年未弱冠(满2十)、便分家别居。
考虑到彼时其父尚在,可知曹仁应是遭到驱逐。
《曹仁传》中提到的“仁少时不修行检”,应是“别居”的诱因。
可惜,未详何事。
仁少时不修行检。--《魏书曹仁传》
曹仁身为曹炽嫡长子,丧失了财富与地位的继承权,也丧失了入仕的机会,甚至连合居的权利都被剥夺。
也不难理解为何《曹纯传》写得如此粗率简略(220字)。
因为弟弟的早年履历,完全是哥哥的黑历史。
哈哈,到底有多黑呢?
咱们下1章再说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