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末匈奴人的官方语言,确实是汉语…准确来说是接近西府话的汉语。
异姓有呼衍氏、须卜氏、丘林氏、兰氏4姓,为国中名族,常与单于婚姻。呼衍氏为左,兰氏、须卜氏为右。--《后汉书南匈奴传》
这是南匈奴人除单于的栾提氏之外,4大异姓。
羌渠死后,被立为单于的须卜骨都侯,须卜是其人姓氏,骨都侯则是官职。
匈奴人与汉人截然相反,是以左为尊,他们的衣衽是左衽,也与汉人截然相反。
前文提过,屠各,亦作休屠、休屠各、休著各,是“休著屠各”的音译转写。
这1支脉源自匈奴休屠王后裔。
屠各虽然也源自匈奴贵族,却与单于家族干系有限,属于“匈奴别种”之类。
左贤王身为栾提氏直系血脉传人,被屠各人奉为主,再正常不过。
君不见那臭不要脸的屠各人刘豹,不还谎称自己是栾提于夫罗的儿子吗?
尽管于夫罗当他爷爷都绰绰有余!
经现代学者唐长孺、马长寿、陈勇等诸位先生的考证,刘豹父子实系屠各贵族,并非南王庭嫡脉。
他们僭伪世系,乃是出于自抬身价以便整合北狄群落之目的。篇幅所限,兹不赘引。
注意:此事详见唐长孺《魏晋杂胡考-前赵的种姓》,陈勇《去卑监国的败局与刘豹世系的造伪》。
刘元海(刘渊字元海)屠各小丑,因大晋事故之际,作乱幽并,矫称天命,至令2帝幽没虏庭。--《晋书李矩传》
其实“假托世系”这1现象,在中国古代数见不鲜。
前赵刘渊假托为于夫罗之孙,大夏的赫连勃勃,亦假托为“右贤王去卑之后”。
由于于夫罗与去卑同族,因此《晋书》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赫连勃勃乃是“刘元海之族也”。
赫连勃勃,字屈孑,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,刘元海之族也。--《晋书赫连勃勃载记》
注意:唐修《晋书》为避李渊名讳,改称刘渊表字,即刘元海。因为刘渊字元海。
至于《铁弗刘虎传》亦称传主刘虎为“去卑之孙”。
时代久远,晦暗难明。
铁弗刘虎,南单于之苗裔。左贤王去卑之孙,北部帅刘猛之从子。--《魏书铁弗刘虎传》
概而论之,两晋南北朝时代的胡人贵族,尤其是匈奴支属,特别喜爱与于夫罗、呼厨泉、去卑家族攀亲。
其目的无非是借用曾经的南单于名号,替自己增加1些“族望”方面的筹码。
有趣的是,这1现象并非胡人独有,汉人亦然,且更有过之。
南北朝时代,出身庶族,却假托祖上为门阀大姓者不可胜计。
南朝梁武帝甚至专门派人对家谱造假现象进行过探查辨伪,可见这种行径在当时已经蔚然成风。
哈哈,南北朝时胡汉文化交融,由此可见1斑。
呃…等等…上1章王允之事还是没说完?
好吧,咱们继续说。
这次,与蔡琰之大人蔡邕有关。
并州人对自己的内部成员都如此昏庸残暴,对外人如何,也便不难想象了。
典型例证就是蔡邕之死。
蔡邕是当时的大文豪,受董卓殊遇,遂投靠凉州集团。
就是这样1个笔杆子,都难以逃脱并州军的清洗。
并州集团的头目王允,借口蔡邕修撰《东观汉记》时“作谤书流毒后世”,污蔑其阴谋颠覆朝廷,竟将蔡邕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下狱处死。
(王)允曰:“昔武帝不杀司马迁,使作谤书,流于后世。方今国祚中衰,戎马在郊,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,后令吾徒并受谤议。”遂杀(蔡)邕。--谢承《后汉书》
蔡邕党附董卓,固然有罪;
但其所作所为不过是草拟文书,歌功颂德,罪不至死。
如果考虑到彼时李傕等人还在回军的路上,那王允迫不及待地诛杀蔡邕,无疑是挟私报复了。
对待凉州余部,王允举动亦失策。
彼时弥漫关中的“并州人欲尽诛凉州人”并非空穴来风,王允与李傕等人沟通时,不仅不肯赦免凉州将校,口气还相当猖狂,骂辱“关东鼠子欲何为”。
既无赦书,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,(关中诸将)忧恐不知所为。--《魏书董卓传》
及李傕之叛,(王)允乃呼文才(胡轸)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