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摆出1副很贴心的面孔,和颜悦色地说:
“弟弟犯法,不会牵连哥哥,你不要担心,我会继续好好对待你。”
结果呢?
糜竺很快死去。
刘备对外宣称“糜竺是因为惭愧,自己病死的。寡人很痛心。”
(糜)竺面缚请罪,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,崇待如初。竺惭恚发病,岁馀卒。--《蜀书8》
糜竺真是病死的么?
笑话。
“忧死”“惭愧发病死”“狂疾物故”这些官修辞令,属于标准的春秋笔法。
忧死者,有灵帝生母董太后,有荀彧,有陈泰,有李严;
惭愧发病死者,有蒋济,有于禁,有糜竺。
哪个是真“忧死”的?
忧愁还能直接致死?
所谓忧死、惭愧发病死,说穿了就是“被赐死”。
刘备面容和蔼、语言平缓地宽慰糜竺时,内心已然高举屠刀。
1如曹操对待荀彧1般。
曹操有云:天下英雄,唯刘使君与操耳。
这是同类之间的嗅觉和第6感。
刘备拼死逃离曹营,是因为他知道曹操是个什么东西;
曹操拼死也要杀掉刘备,也是因为他知道刘备是个啥玩意儿。
这或许就是英雄相惜带来的边际效应?
最后看“遥治永安的尚书令”李严。
章武2年(222),刘备伐吴。召李严入白帝城,授尚书令。
章武2年,先主徵严诣永安宫,拜尚书令。--《蜀书十》
章武3年(223),刘备大败夷陵,败归白帝。驰召诸葛亮,与李严共受遗诏,同佐刘禅。
名义上,李严与葛侯同为托孤大臣,且李严为尚书台首领,理应录尚书事(即总揽朝政)。
按字面推断,李严之尚书台,当与葛侯之丞相府,互相牵制,互相制衡,避免1家独大。
真是如此么?
笑话。
请读者朋友注意,刘备授予李严的尚书令,是在白帝城(即永安)。
季汉的首都是成都,不是永安。
永安在哪?后世重庆奉节县!
离成都好几百里地!
永安的尚书令有个毛用?
诸位可曾听说过“在波士顿办公”的“华盛顿州州长”?
李严这个治永安的尚书令,说穿了,就是遥领;
这类似于刘备当年的司隶校尉、大司马,啥用没有。
刘备临终的安排,恰恰是为诸葛亮1家独大而铺路的。
刘备临终时,握着李严的小手,悲戚戚地说:
“正方啊,咱帮里这么多兄弟,我谁都信不过,我就信得过你!你以后要和丞相1起辅佐太子,晓得不?”
李严的美梦还没做完,刘备转脸儿就把李严的权力死死限制在白帝城。
你李严想回成都和丞相共辅朝政?
别做梦了,回去洗洗睡吧。
诸葛亮上台后,更是贯彻先主遗志,将李严移屯江州,让陈到陈叔至接手永安。
诸葛亮欲出军汉中,严当知后事,移屯江州,留护军陈到驻永安。--《蜀书十》
诸葛亮意思很明白:
你李严这尚书令就算是个挂名,别说你回不了首都(成都),你连陪都(永安)都呆不住!
如此看来,刘备临终留给李严的,到底是蜜糖呢…
…还是巴掌呢?
刘备托孤时、对李严涕泪横流的恳切,与后续安排的决绝,云泥之别。
可见,那是鳄鱼的眼泪,是掩人耳目的烟雾弹。
1言蔽之,领导的心,海底的针。
夸你时你别飘,领导笑脸的背后,可能窝着攒心的刀子;
骂你时你也别哭,领导凌厉的口舌下,可能暗藏擢拔重用的善意。
这就是领导的艺术。
刘备深谙领导的艺术。
所谓喜怒不形于色,实指如此。
此亦即日常喜怒哀乐,1如常人。
只不过,你猜不透他的笑脸儿背后,到底是胡萝卜,还是大棒罢了。
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
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