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供了结交贵势的机会。
比如“少孤”、“家贫”的邓艾,本为“稻田守”、“丛草吏”,微末至极。
他在担任“典农纲纪”时,因为得到了“上计”的机会,拜谒了太尉司马懿,便被延揽为(太尉)掾,遂仕宦洛阳,最终发迹。
(邓艾)少孤……为稻田守、丛草吏。同郡吏父怜其家贫……后(邓艾)为典农纲纪,上计吏,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。宣王奇之,辟之为掾,迁尚书郎。--《魏书邓艾传》
注意:典农,即典农中郎将,位同郡守,见《常道乡公纪》;
纲纪,即功曹,属于郡、县中的高级掾属。
州1级功曹称“治中从事史”,简称治中。
是岁,罢屯田官以均政役,诸典农(中郎将)皆为太守,(典农)都尉皆为令、长。--《魏书常道乡公纪》
从历史发展看,虽然邓艾担任“纲纪”时的境遇已比之前改善不少。
但真正令他飞黄腾达的,还是“上计”赋予的宝贵机会。
侧面亦反映出,出仕即担任计掾的甘宁,宦途比“孤贫”的邓艾要顺畅得多。
东汉时代,“郡国计吏多留拜(洛阳)为郎”,可知这1职务亦可视作中央的储备干部。
时,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,(杨)秉上言3署见郎7百余人,帑臧空虚,浮食者众。--《后汉书杨震传》
汉末3国时,出仕为计吏、计掾者,多为地方的实力派人物。
比如郑玄被孔融延揽“为计掾”、许靖“举计吏,察孝廉”、蒋济“仕郡计吏、州别驾”、姜维“仕郡上计掾”。
注意:郑玄事见《邴原别传》、蒋济事见《魏书》、许靖、姜维事见《蜀书》,文多不引。
郑玄“隐修经业”,属于汉末儒宗;
蒋济与程昱、董昭、郭嘉同传,其人“才兼文武,每军国大事,辄有奏议”;
许靖“清谈不倦”,与从弟许邵(月旦评创始人)知名当世;
姜维“凉州上士”,被钟会誉作夏侯玄之伦。
注意:夏侯玄近不惑时,是天下第1名士,没有之1。
许靖字文休,汝南平舆人。少与从弟劭俱知名,并有人伦臧否之称。--《蜀书许靖传》
(诸葛)亮与留府长史张裔、参军蒋琬书曰:“姜伯约忠勤时事,思虑精密,考其所有,(李)永南、(马)季常诸人不如也。其人,凉州上士也。”--《蜀书姜维传》
不难看出,上述诸人的共同特点,便是具备出色的学术素养,这与计掾、计吏的工作职责密切相关。
换言之,甘宁能够出任巴郡计掾,便证明其必然具备寻常水准之上的文化底蕴,这也符《宁传》记载的传主“颇读诸子”、“开爽有计略”。
(甘宁)止不攻劫,颇读诸子。--《吴书甘宁传》
通过“计掾”的身份,不难推测甘宁能够“补蜀郡丞”必然与此有直接关联。
按前引《英雄记》,甘宁出仕益州,当在刘焉统治时期。
刘焉初治绵竹,后徙治成都,刘璋遂因袭之。
甘宁既为巴郡计掾,那其“上计”时应赴成都汇报,成都县又属蜀郡,那么他得到上官的提携延揽,担任蜀郡丞也便合乎情理。
(刘)焉徙治绵竹,抚纳离叛,务行宽惠,阴图异计……时焉被天火烧(绵竹)城,车具荡尽,延及民家。焉徙治成都。--《蜀书刘焉传》
郡丞的地位又较计掾为高,属于郡中的高级佐官。
按《续汉书百官志》,内地之郡置长史、郡丞各1;
边地之郡“丞为长史”。
东汉时“郡太守、诸侯相病,丞、长史(代其)行事”。
可知郡丞之于郡守,便近似于常务副职,有权在长官无法履行义务时“代行郡守事”。
建武6年3月,令郡太守、诸侯相病,丞、长史行(郡守)事。--《古今注》
以同时代人物为例,诸葛亮之父诸葛珪,在宗族流徙之前(尚未失势时)的最高职务也不过是泰山郡丞。
而甘宁早在初平年间(190-193)便成为蜀郡郡丞,比诸葛珪的仕宦要高得多。
注意:按《英雄记》,甘宁反叛刘璋在兴平元年(194),可知其担任蜀郡丞必在此前。
父(诸葛)珪,字君贡,汉末为太(泰)山郡丞。--《蜀书诸葛亮传》
东汉时有“3互法”(见《蔡邕传》),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