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时,彼时的“丁税”制度,也为奴客的诞生提供了肥沃土壤。
丁税即人头税,即无论个人财富多寡,都必须按人头缴纳赋税。
在丁税之外,百姓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,而富户不仅有着多样的避役手段,甚至可以通过个人权势,庇荫田庄内的奴客,使之不服徭役。
比如《魏书司马芝传》记载,司马芝出任菅县县长时,辖区内的豪族刘节“旧族豪侠,宾客千余家”,多年来从未接受官府的征役。
司马芝想征调刘节手下的宾客服役,也遭到断然拒绝。
郡主簿刘节,旧族豪侠,宾客千馀家,出为盗贼,入乱吏治。顷之,(司马)芝差(刘)节客王同等为兵,掾史据白:“(刘)节家(宾客)前后未尝给繇(指兵役徭役)。”--《魏书司马芝传》
按两汉制度,县满万户设县令,不满万户设县长。可知菅县的户数不满1万。
刘节不过是条籍籍无名的地头蛇,在这个不满万户的小县,却能霸占十分之1以上的丁壮人口(千余家),足见彼时的贫富分化到了什么地步。
《江表传》则记载,豫章太守华歆,在任内想要征发海昏县的丁户服役,但豪强“阻壁坚垒、断绝道路”,于是“太守欲发调1人而不可得”。
鄱阳民帅别立宗部,阻兵守界,不受子鱼(即华歆)所遣长吏……近自海昏有上缭壁(指坞堡),有56千家相结聚作宗5,惟输租布于郡耳,(太守)发召1人遂不可得。--《江表传》
可见对于地方豪强而言,这些“奴客”就是自己的私产。
为了保护私有财产,他们是很乐意同官府掰掰手腕的。
所谓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”虽然是近代的舶来品,但至少在两汉3国时代,勤劳智慧的中国人,便通过实际行动,践行了这句名言。
言归正传,赵旻这套糅合张居正“1条鞭法”及雍正“摊丁入亩”的新政,其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人口大幅度、甚至是断崖式增长。
但次要目的,也是为了毁灭奴客、部曲滋生的土壤。
最后就是,赵旻取消丁税,意味着老百姓们不必再弃婴了。
因为不再有口赋和算赋,所以老百姓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生养子女了。
以上,才是汉末的几大痼疾!
汉末做为中古时代的开端,其社会主要矛盾,绝非奴客与地主的矛盾!
而是地主之间,也就是地主阶级内部名门、郡望、寒门和庶族之间的矛盾!
因为地主阶级,才是中古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。
这1点,与明清截然不同!
注意:以上4者,在汉末魏晋语境下,皆为地主阶级!
那些作者连这都没读懂,他们以为汉末是明清?中古是近古?
呵呵!
不提那些无知者,云某最后总结1句:
知识改变命运,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
惟有普及教育,方可扭转汉末到颓废魏晋的转变!
但话说回来,老百姓连温饱尚且堪忧,又如何普及教育?
赵旻只能紧扣关键点,1点点改变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