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其人性格、风格相似的,恰恰是同样猥琐至极、偏安辽东的公孙渊。
士燮永远不可能成为雄心勃勃;活了1百多岁;先后熬死秦始皇、刘邦、刘盈、吕雉拥立的少帝、刘恒、刘启6个皇帝的赵佗。
上1章咱们大致了解了交趾刺史部,也就是交州;
这1章,咱们聊1聊荆州刺史部。
荆州北据汉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蜀,此用武之国---陈寿《蜀书诸葛亮传》
荆州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,东汉群雄围绕该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政治、军事博弈。
汉末3国的3大战役中,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均发生在荆州,其战略地位可见1斑。
先来看,荆州的郡国数量问题。
受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,“荆襄9郡”的名目深入人心,因此1般习惯认为荆州有9个郡国。
孙乾曰:“成败有时,不可丧志。此离荆州不远。刘景升坐镇9郡,兵强粮足,更且与公皆汉室宗亲,何不往投之?”--《3国演义第3十1回》
实际不然。
东汉时代,荆州有7个郡国。
按《续汉书郡国志》记载,它们分别是南阳、南郡、江夏、0陵、桂阳、武陵、长沙。
至东汉末年,荆州又增设章陵郡。
章陵郡的设置时间与具体辖区已经失考,应是东汉末期以章陵县(属南阳郡)为核心划出的新郡。
因此刘表入荆州时(西历190年),其谋士蒯越便有“荆州8郡可传檄而定”的言论。
兵集众附,南据江陵,北守襄阳,荆州8郡可传檄而定。--《战略》
唐代章怀太子为《后汉书》作注时,便特意注明“荆州8郡”的名称,即长沙、0陵、桂阳、南阳、江陵、武陵、南郡、章陵。
荆州管长沙、0陵、桂阳、南阳、江陵、武陵、南郡、章陵等是也。--章怀注引《汉官仪》
建安十8年(213)曹操晋升魏公时,汉帝诏书也写到“刘表有百城8郡”。
刘表背诞,不供贡职,王师首路,威风先逝,百城8郡,交臂屈膝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因此,谈到荆州时,可以说“荆州7郡”,也可以说“荆州8郡”,但不能说“荆州9郡”。
《3国志集解》博引群书,但也从未辑录过“荆州9郡”的记载,可为参考。
及至建安年间(196-220),荆州由于分属3家,后来又被魏、吴分别占据,因此地方军阀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频繁改易行政区划。
曹操入荆州时(208),废章陵郡,在南阳郡西部增设南乡郡;在南郡北部增设襄阳郡;在枝江以西设临江郡。
后汉献帝建安十3年,魏武尽得荆州之地,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,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,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。--《晋书地理志》
曹丕践祚翌年(221),又分南阳郡设义阳郡。按《水经注》记载,义阳郡与(被废置的)章陵郡应有重合。
文帝分南阳立义阳郡。--《太平寰宇记》
光武改为章陵县。魏黄初2年,更今名,故义阳郡治也。--《水经沔水注》
刘备占据荆州时,将曹操设立的临江郡改为宜都郡。孙吴入主后,在宜都郡的基础上,又分设建平郡。
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,刘备改曰宜都郡。--《水经注》
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,分宜都置建平郡。--《吴书孙休传》
吴主孙亮太平2年(257),长沙郡被1分为3。东北为长沙郡,东南为湘东郡,西部为衡阳郡。
2年春2月甲寅,大雨,震电。乙卯,雪,大寒。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,西部为衡阳郡。--《吴书孙亮传》
上述的诸多新设郡国,从时间上看,有相继也有并立。
概而论之,3国时代(220-280)的荆州,行政区划非常紊乱,已非“荆州7郡”或“荆州8郡”所能概括。
再来看荆州刺史治所的变化问题。
刺史的本意是监察官,史即“御史”。
西汉时代的刺史,秩阶不高,仅有6百石,大抵与县令平级。
随着刺史的权势逐渐增大,其秩阶便逐渐升到2千石,与郡守、国相平级。
后来刘秀恢复旧制,但在汉末,复又更为2千石。
孝武帝初置刺史十3人,秩6百石。成帝更为牧,秩2千石。建武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