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北国名将,到了荆州,也只能被打发到南阳看大门儿去。
这并不是刘表决定的,而是荆州的地头蛇们决定的。
因为荆州的实际统治者,其实就是这群“寡头共荣”的门阀代表。
在刘表这种“用人方针”下,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可谓显赫。
黄祖本人出任江夏太守,其子黄射出任章陵太守,父子并显。
江夏与章陵的战略位置又十分重要,负担着抵御江东的重任,非心腹不可。
注意:章陵郡的辖区失考。但上1章已提及,章陵县位于南郡南部,曹魏时分割南郡、章陵置南乡郡。
从地理位置看,章陵郡与西晋的义阳郡大抵重合,位于南阳郡与江夏郡之间
(孙)贲与(孙)策征庐江太守刘勋、江夏太守黄祖。--《吴书孙贲传》
(黄)祖长子(黄)射,为章陵太守。--《后汉书祢衡传》
荆州的“2把手”蔡瑁,曾先后出任南郡、江夏、章陵3郡太守。
此3郡在荆州的地位,可见1斑。
(蔡)瑁,刘表时为江夏、南郡、章陵太守,镇南大将军军师。--《襄阳耆旧传》
黄祖与黄射,能够接替蔡瑁镇守江夏和章陵,非荆楚士族,绝无可能做到。
虽然黄祖出身荆州士族,大抵无争议,但具体籍贯是有些问题的。
刘表麾下的另1位黄姓名士,是沔阳黄承彦,他同时也是刘表的连襟儿。
黄承彦者,高爽开列,为沔南名士。--《襄阳记》
汉末诸蔡最盛,蔡讽姐適太尉张温,长女为黄承彦妻,小女为刘景升后妇,瑁之姊也。--《襄阳耆旧传》
但沔阳隶属江夏郡,按汉末“3互法”制度(任官避籍),黄祖能够出任江夏太守,应该与黄承彦并不同族。
同理,黄射能够出任章陵太守,也说明其籍贯绝非章陵。
黄氏是荆州大族,子弟遍布各郡。比如“老兵”黄忠,出身荆州南阳;而“愿打愿挨”的黄盖,则出身荆州0陵。
黄忠字汉升,南阳人也。--《蜀书黄忠传》
黄盖字公覆,0陵泉陵人也。--《吴书黄盖传》
因此黄祖的具体郡望,由于记载散佚,已经不可考证。
只能说,按照3互法来排除,黄祖出身,应该在“荆州8郡”的其余6郡(除去江夏与章陵)之中。
我们再来看黄祖之于荆州的重要地位。
黄祖之于刘表,就好比关羽之于刘备。
实际黄、关2人在荆州的地位与结局,亦存在惊人的相似。
刘表的战略布局,可以分为东、西、南、北4部分。
刘表放弃了旧治所南郡江陵县(长江以南),而把新治所设在了南郡襄阳县(长江以北),可以看出他对北方强敌的提防心理。
(刘)表遂理兵襄阳,以观时变。--《后汉书刘表传》
(1)北境
在北侧辖区,刘表先后任用张绣(195-199),刘备(201-208)等人充当自己的雇佣兵,共御曹操。
同时,刘表也会勾结曹魏境内的叛军。
比如建安十年(205)河内张晟、河东卫固叛乱,便“南通刘表”。
张晟寇殽、渑间,南通刘表,(卫)固等因之。--《魏书杜畿传》
(2)南境
在南侧辖区,刘表在平定“张羡之乱”(198-200)以后,让侄子刘磐镇守长沙,以黄忠等人为爪牙。
刘磐骁勇,多次袭击扬州豫章,牵制太史慈。
刘表从子(刘)磐,骁勇,数为寇于艾、西安诸县。(孙)策于是分海昬、建昌左右6县,以(太史)慈为建昌都尉,治海昬,并督诸将拒(刘)磐。--《吴书太史慈传》
荆州牧刘表以(黄忠)为中郎将,与表从子(刘)磐共守长沙攸县。--《蜀书黄忠传》
(3)西境
在西侧辖区,是益州的刘焉父子,双方早些时候曾有过交锋。
南郡控制着入川的水6要道,只要扼守巫峡、秭归,川兵便无法东进。
由于刘璋在建安5年(200)被益州大族(赵韪之乱)搞得焦头烂额,因此也无力再与刘表开战。
同时,刘表也在招诱“东3郡”的部曲帅,引为己用。
东3郡即汉中的上庸、房陵、西城3县,后来独立成郡,魏朝建立后(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