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。
中平6年(西历189年)董卓未进洛阳时,中郎将确实是显职,因为将军号,包括8重号中的后5者,还不常设。
甚至彼时董卓的梦想,就是能拜中郎将。
东汉直至中平6年时,即便刘宏卖官鬻爵,关内侯这仅次于亭侯的高级侯也并未泛滥。
呵呵,刘协又要整出妖蛾子来!
东汉3独坐,指的是尚书令、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。
哈哈,刘渊确实没有骂赵旻的意思,是赵旻心里有鬼罢了。
门阀之事不多解释了,前文已强调过太多遍。
赵旻1直在努力。
名士夏侯玄…
对了,云某只聊过他表兄弟曹爽,但似乎1直未聊过此人?
好吧,以后有机会再聊,先来说说曹操、孝子丕残暴不仁的事儿。
建安元年(西历196年),曹操赴洛阳,迎天子迁都许县。
汉廷太史令王立,私下对曹公说:
“汉廷将亡,安天下者唯曹氏。”
曹操闻言大悦。
王立本是奸佞小人,此等阿谀吹捧之语,固不足论。
但读至此处,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,却不经意发现:
王立对曹公的马屁,似乎暗藏他意。
综合比对多方材料,终于发现曹氏父子与马屁故事,其实是“1体两面”。
表面上是臣子对曹氏的谄媚阿谀,背后暗藏的,却是曹氏对群臣的血腥鞭挞。
曹氏父子与谗佞小人,并非简单的马屁故事。
1言蔽之:
曹操、曹丕前手举着胡萝卜,后手却藏着大棒。
群臣卑躬阿谀,是1种被动表态,而非主动献媚。
咱们先从“知公忠于朝廷”说起。
建安元年(196),曹操领兵上洛,1如董卓故事。
曹操携青州兵势、鞭挞洛阳,驱逐了刘协身边的诸侯,最终独霸天子,口衔天宪。踏上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/奉天子以讨不臣”的道路。
人所共知,不多赘述。
汉廷太史令王立,借用神鬼谶纬之言,吹曹操当“代汉自立”。
(王)立后数言于(汉)帝曰:“天命有去就,5行不常盛,代火者土也,承汉者魏也,能安天下者,曹姓也,唯委任曹氏而已。”
(曹)公闻之,使人语立曰:“知公忠于朝廷,然天道深远,幸勿多言。”--《汉纪》
曹操的反应很值得玩味。
他听到如此悖逆无道的狂言,居然笑称王立“忠于朝廷”。
这哪是忠于“朝廷”?这分明是忠于“曹廷”。
王立之言,虚妄昏悖、不值1哂。
甚至连著名奸雄贾诩,也颇轻视王立的德行操守。
贾诩是“长安兵祸”(192)的元凶首恶,素为天下豪杰所鄙视。
王立即贾诩所劾者,宜其献谀若此。--赵1清
3公具瞻所归,不可用非其人。昔魏文帝用贾诩为3公,孙权笑之。--《荀勖别传》
王立之德性,连贾诩都感到不齿,其人品行,可见1斑。
问题出在哪呢?
问题在于,此时是建安元年(196),曹操势单力孤。
吕布之乱刚刚结束,曹氏在袁绍帮助下收复兖州。
百业凋敝,田土荒芜,曹操在稳固基本盘后,回过头便南下豫州,试图脱离老板袁绍。
注意:曹操首府本在兖州东郡的东武阳和济阴郡的鄄城,处在老板袁绍势力范围下。
看来袁绍对自己这个经理人曹操,可谓相当了解。
此时的曹操,与围绕在天子身边的董承、段煨、杨奉、韩暹、张杨之流,有何区别?
彼时王基崩裂、9州鼎沸。
袁术雄踞淮南、袁绍鹰扬河朔,公孙瓒称雄塞北、刘景升跨蹈汉南。
甚至连吕布和刘备,也在徐州称兄道弟,图谋天下。
那么问题来了:
建安元年(196)尚未自主创业、犹在为老板袁绍打工的曹操,何德何能,竟被王立称为“必为代汉之雄主”?
呵呵,仔细阅读上下文和其他材料,发现,王立阿谀之词,实出不得已。
王立若不如此,必为曹操所杀。
此话怎讲?
先来看东都洛阳血案。
尚书郎以下,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