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--《魏书张辽传》
天柱山之战如此险战,辽哥奋勇争先最终大胜。
最后辽哥8百破十万,威震逍遥津。
(黄初)6年(西历225年),帝(孝子丕)追念辽、典在合肥之功,诏曰:“合肥之役,辽、典以步卒8百,破贼十万,自古用兵,未之有也。使贼至今夺气,可谓国之爪牙矣。其分辽、典邑各百户,赐1子爵关内侯。”--《魏书张辽传》
所以,苟哥以为,辽哥既然能从反覆无常培养成千古名将,那么超哥是不是也可以?
罗先生的“西凉锦马超”有些不准确。
汉末还没有5胡十6国之1的西凉国,只有天下十3州之1的凉州。
接着上1章,继续为您说。
荥阳之战是典型的秽史,关东联军也并非如史书上那般不堪。
这件事咱们后面再详细解释。
我们来看看,“关东、关中”的2元对立,变为“董、2袁”的3头制衡。
初平年间(190-193)的袁绍联盟成员,有袁绍、乔瑁、曹操、臧洪、韩馥、刘虞、袁遗、刘表、会稽周氏兄弟等人。
袁绍联军成员虽多,但幕后线索比较清晰。即“谋求利益”与“对抗外敌”。
注意:“外敌”主要指袁术集团。
(1)谋求利益
这类人物有曹操、乔瑁、韩馥、臧洪等人。
曹操是袁绍在洛阳的“奔走之友”,最初并无根基,且荥阳惨败后失去了在酸枣立足的基础。
从此曹操完全成为袁绍下属。
乔瑁是袁氏故吏,也是讨董初期“矫诏为袁家造势”的急先锋。
其人也是曹操之前的兖州刺史、东郡太守。
韩馥也是袁氏故吏。
虽然最初其人立场倾向董卓,但迅速倒向袁绍。
臧洪是张超故吏,但被袁绍拉拢为青州刺史。
其人又是继乔瑁、曹操之后的东郡太守。
臧洪后被贾诩策反,为更大的利益背叛了袁绍。
注意:上述诸人事迹,见《英雄记》、《魏书6袁绍传》、《魏书7臧洪传》、《后汉书袁绍传》。
文多不载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群“以利相交”的狐朋狗友,大多随着各自力量的强盛,分裂出走。
比如曹操与臧洪,后来便公开反叛袁绍。
以利相交,利尽则散;
以势相交,势败则倾。
诚如是也。
(2)对抗外敌(袁术)
这类人物有周氏兄弟、刘表、刘虞、袁遗等。
豫州刺史周昂,便是袁绍为了对抗孙坚而署置。
因为孙坚是袁术所署豫州刺史。
术遣孙坚屯阳城拒卓,绍使周昂夺其处。--《魏书公孙瓒传》
至于丹阳太守周昕,周喁等人,亦亲善曹操,最终死于袁术之手(见《会稽典录》)。
袁遗是袁绍的从兄弟,在袁术杀害(扬州刺史)陈温后,出为继任刺史,制衡袁术。
其性质与周氏兄弟相同。
刘表与袁绍的合作逻辑相对简单。
即袁术曾“阻兵鲁阳(属荆州南阳)”,导致刘表无法出任荆州刺史,因此结怨。
袁术阻兵屯鲁阳,表不得至荆州。--《后汉书刘表传》
封丘之战(193)时,刘表“断术粮道”,袁绍、曹操则重兵突击,打得袁术“崩走流离、几至死亡”。
荆州牧刘表断(袁)术粮道,术引军入陈留,屯封丘……太祖(曹操)击详,术救之,与战,大破之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(术)为曹操逆所拒破,流离迸走,几至灭亡。--《英雄记》
但随着袁术势力东走淮南(193),刘表对袁绍便日趋冷淡。
比如官渡之战时(200),刘表便“观兵江汉、坐视成败”,听凭袁绍灭亡。
当然,此事主要是因为刘表内部长沙张羡叛乱,以及刘表的优柔寡断。
刘虞与袁绍的合作逻辑,则要追溯到初平元年(190)的讨董联盟。
因为天子在董卓手中,关东诸侯师出无名,便拥立了宗室刘虞为帝。
贾诩策反关东诸侯,以云某愚见,应该是很好地利用了这1点。
袁绍、袁术,便因此事而彻底撕破脸。
时议者以灵帝失道,使天下叛乱,少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