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关中的地理位置而言,袁绍集团(冀兖豫)的威胁远大于袁术集团(徐荆扬)。
因此关中诸将对袁术的拉拢,也便顺理成章。
首先是李郭(192)秉政时,将客居荆州南阳的后将军袁术,擢升为“左将军”。
李傕入长安,欲结术为援,以术为左将军,封阳翟侯,假节。--《魏书袁术传》
其次是对盘踞荆州的(袁绍盟友)刘表,加以笼络瓦解。
关中多次为刘表加官进爵,其“荆州牧”“成武侯”“假节”等尊荣,都来自李傕赐予(192)。
李傕、郭汜入长安,欲连表为援,乃以表为镇南将军、荆州牧,封成武侯,假节。--《魏书刘表传》
刘表遂在袁绍与东汉朝廷(关中)之间左右逢源。
其人恬不知耻地美其名曰:“内不失贡职(朝廷),外不背盟主(袁绍)”。
(刘)表达(邓)羲曰:“内不失贡职,外不背盟主,此天下大义也。”--《汉晋春秋》
其人鼠首两端的心态昭然若揭,被曹操笑作“此自守之贼也”。
所以诸君以为,贾诩手段如何?
诸君以为,这就完了?
别急,还有更高明的!
(5)干涉停战
就在2袁各自拉拢附庸,在关东打得1塌糊涂的时候,关中政府也经常会趁虚找找“存在感”。
董卓时代(189-192),便曾遣胡母班、韩融等人赴关东“解释义兵”,即充当说客。
最后胡母班被王匡所杀,背后又是袁绍授意。
董卓使(胡母)班奉诏到河内,解释义兵。(王)匡受袁绍旨,收班系狱,欲杀之以徇军。--谢承《后汉书》
李、郭时代(192-195),也曾干预过关东事务。
初平4年(193),在2袁斗得精疲力竭之际,关中朝廷派太傅(上公)马日磾劝袁术罢兵;
又派太仆(9卿之首)赵岐劝袁绍罢兵。
赵岐,正是那位尊孟子为“亚圣”、著《孟子章句》的大儒。
目前书中阶段,其人正在荆州授课。
初平4年,天子使太傅马日磾、太仆赵岐和解关东。岐别诣河北。--《英雄记》
彼时(193)的2袁已经无力再战,正缺个台阶下。
2袁遂纷纷拜表天子,表示愿意罢兵。
虽然关东的无赖军阀们,在短暂的休养之后便再度寻衅开战,但李傕等人也赚足了面子。
如此做的深意,诸君想必已看到了吧?
没错,李郭从此策反起诸侯来,更加得心应手!
高不高明?
腻不腻害?
初平年间(190-193)群雄割据,天下大乱。用田余庆的话讲,是“各路军阀如同地里冒出来的1般”。
董卓入京,东汉政权的躯壳彻底破碎。地主割据武装好像从地底下涌出来的1样。--《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》
虽然看似各自为战,实际有据可循。主要联盟即董卓、袁绍、袁术3方。
袁绍与袁术,各自延揽打手,争斗不止。虽然乍看上去强盛1时,不过联盟内部却均存在严重隐患。
既然联合原因,是“以利而交”或“对抗敌人”。1旦利益降低,或者敌人消失,那联盟的基础也便不复存在。
臧洪、曹操脱离袁绍;刘表坐观成败;袁术抛弃公孙瓒;陶谦与袁术反目;皆因此而起。
在关中诸将盘踞长安期间(191-195),对关东不再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,但仍然通过“任官、加爵、劝说停战”等外交手段,分化2袁,并宣示主权。
关中的立场变化,可归纳为:
董卓时代“两路出击”(对抗2袁)、李郭时代“拉1打1”(结术抗绍)。
李傕的外交路线明显更加现实,史书虽被陈寿删掉,但不难猜出,9成9出自其谋主贾诩。
初平年间的东汉局势,大抵如上所述。
下1章,咱们聊1聊著名秽史荥阳之战。
真相虽隐藏在字里行间,却往往与字眼纸面意思截然相反。
诸君,这几日,北方持续高温,盼诸君多多保重身体!
最好能趁此良机养养阳气。
春夏补阳,秋冬补阴。
早晨吃几片生姜最好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