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并杀其妻),之后大摇大摆,徒步离去。
这说什么?
说明典韦胆大过人?
不对!
这说明李永的“官方身份”(故富春长)和“地方身份”(州郡豪强),在典韦这种草芥小民眼中,毫无震慑力。
杀就杀了,又能如何?
东汉末年,“帝国官员”名号和“地方强宗”光环,已经连典韦这种底层草根儿都镇不住了。
百姓对朝廷的态度,可以参考明末流民大起义。
是时4海鼎沸;李闯振臂,9州幅裂!
天启7年(1627),澄县知县【张斗耀】催逼粮饷,良民多死。
饥民【王2】,率1众百姓上山,以墨黥面,借此壮胆。
高呼口号后,饥民破县城,杀张知县,掀开明末农民战争的伟大篇章。
杀个知县,又是上山,又是拿墨水涂脸,又是聚众喊口号壮胆,最后才鼓足勇气踏出第1步。
且不说这知县还是个害民的赃官,明末百姓有充分的行凶理由。
畏惧官僚、畏惧权势、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。
这才是帝国底层百姓的真实思维和普遍心态。
像典韦这种,喝着大酒唱着歌,若无其事闯入私邸、对毫无恩怨的帝国官僚和地方豪强、进行杀人灭门的行为…
云某只能想到1种解释:
帝国秩序与地方秩序的双重崩溃。
我们来看“秩序破坏者”典韦的结局。
典韦壮年时结束了自己的剑客生涯。
其人参军投奔张杨。
因力大威猛,能单手擎托军旗,典韦得到张杨提拔,后投奔夏侯惇,效忠曹老板。
建安2年(197)宛城之战,典韦力战身死,雄豪壮烈。
韦双挟两贼击杀之,馀贼不敢前。韦复前突贼,杀数人,创重发,瞋目大骂而死。
太祖亲自临哭之。车驾每过,常祠以中牢。--《魏书十8》
旧秩序的破坏者典韦,却为新秩序的建立付出了生命代价。
这大概就是“旧社会把人变成鬼,新社会把鬼变成人”吧!
呵呵,观最近形势…
或许,这1天,离我们并不遥远!
逝者如斯,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卒莫消长也。--苏东坡。
忙碌1天,腰酸背痛,睡觉回血…
明儿又将是循环往复的1天…早晨5点半起床巡视现场…
诚如苏大嘴所言: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…
诸君,晚安!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