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着上1章,继续为您说。
蜀道难、难于上青天。
吕布虽然肩负“迎天子还洛”的政治任务,但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,欲光复汉室,谈何容易。
主要问题在两处。其1是吕布势单力孤;其2是洛阳已然荒残,难堪大用。
(1)势单力孤
董卓新死,关中诸将来袭,吕布1败涂地。最终竟率“百余骑”亡走关东。
卓死后6旬,布亦败。将数百骑出武关,欲诣袁术。--《魏书7吕布传》
“百余骑”无疑是吕布的心腹,相当于并州“军官团”。从后续发展来看,高顺、张辽、成廉、魏越等人必在其中。
问题是“空有将领、却无兵马”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。因此可以在大量材料中找到“吕布赴关中求兵”的记载。
这就是吕布的先天不足:即时间所迫,无法携主力军队出奔。
(布)求益兵众,将士钞掠,绍患忌之。--《魏书7吕布传》
吕奉先讨卓来奔,请兵不获,告去何罪?--《魏书7臧洪传》
且吕布流亡路线是“出武关”。从此事不难看出彼时形势的险恶。
(布)乃将数百骑,以卓头系马鞍,走出武关,奔南阳。--《后汉书吕布传》
关中入关东,大道有2:其1是出函谷关入洛阳;其2是出武关入南阳。吕布的使命是“还于洛京”,却被关中诸将逼得无法穿越函谷,而被迫取道武关。
出都出不去,再想进来、谈何容易?
更不用说关中诸将从此闭关锁隘,自成1统。吕布再想返回关中,就更无可能了。
“关中诸将统治时期”(192-195),吕布主要是在河北、替各路军阀“助拳”,时不时搞搞小动作(兖州之乱)。直到建安元年(196)趁刘备、袁术“争盟淮隅”时袭击下邳,才算有了安身之处。
客观条件的限制,使吕布在关东的“流浪史”,成了标准的反面教材;完全看不出“西迎大驾”的苗头。
这也不怪吕布。
关东诸侯自立天子(刘虞),拒绝承认刘协,袁绍、韩馥等人、甚至带头捏造献帝为“野种”。吕布手中的“诏书”,在关东军阀眼中“分量几何”,也不难想象。
馥以书与袁术,云帝非孝灵子,欲依绛、灌诛废少主。--韦曜《吴书》
非不为也,是不能也。
(2)洛阳荒残
是时,洛阳已然“化为丘墟”。即使吕布天赐智勇,也不可能重建东都。
天子对洛阳的幻想,大约出自“对事态的不明朗”。
说得直白1些,吕布是知道“洛阳彻底完蛋”的事实的;但刘协不知道。
昔日董卓迁都、分了两步走。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