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可知其刺史头衔,名副其实。
可惜的是,豫州不仅是袁术的老家,也是袁绍的老家。在董卓退入关中同年(191),袁绍迅速任免周昂(1说为周喁)为豫州刺史,与孙坚争夺豫州。2袁的先锋,遂在颍川阳城县激战。
(袁)术遣孙坚屯阳城拒(董)卓,(袁)绍使周昂夺其处。--《魏书公孙瓒传》
从结果上看,袁术、孙坚联军应该是战败方。因为当时公孙瓒也与袁术结盟,还派遣堂弟公孙越为袁术助战。结果阳城之战中,公孙越战败阵亡,袁术联军“不胜”。
(袁)术遣(公孙)越与(孙)坚攻(周)昂。不胜,(公孙)越为流矢所中,死。--《魏书公孙瓒传》
争夺豫州失利,实际是袁术派遣孙坚南下荆州的诱因。
毕竟南阳西边是董卓势力,袁术与孙坚也实在不想寻这个晦气,北上受阻,只好再度南下。结果孙坚在襄阳城下轻敌冒进,被刘表军队射杀。
虽然《孙破虏传》称彼时为初平3年(192),实际当为初平2年(191)。关于孙坚卒年,史家已有定论,我之前在孙策系列中亦有详述,便不再赘言。
换言之,孙坚从北上讨董到战败被杀,前后实际不足两年(189-191),确实是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。
总结1下:
咱们主要就孙坚在初平初年的动向,来探讨其幕后始末。
身为长沙太守,孙坚的辖区距离洛阳过于遥远,因此其参与讨董,实际出于多种考虑。
其中,与臧旻父子的交情,与仇敌董卓的宿怨,均是孙坚北上的重要因素。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孙坚打算趁乱夺占荆州,谋求割据。
在武陵太守曹寅、江夏太守刘祥的帮助下,孙坚先后诱杀了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。
但寒门武夫出身的孙坚,与地方士族豪强格格不入,最终荆州大姓奋起反扑,杀掉孙坚盟友刘祥,再度倒向了士族怀抱。
南郡倒向了刘表,而南阳则倒向了袁术。
1夜间沦为赤贫的孙坚,只好委质袁术,成了门阀麾下的打手与走狗。
因为南阳郡特殊的地缘环境,注定了袁术集团只能北上豫州或南下荆州…
因为西边就是董卓老贼的关中。
结果北上豫州的计划,被袁绍阻挠;
而南下荆州的尝试,则被刘表粉碎,孙坚“豕突狼奔”的剧本,也随着黄祖的流箭,骤然谢幕。
孙坚与袁术的合纵理由,云某之前1直认为是气类相通,毕竟2者都以“气侠武勇”闻名。
袁术字公路,司空逢子,绍之从弟也。以侠气闻。--《后汉书袁术传》
孙坚勇挚刚毅,孤微发迹,导温戮卓,山陵杜塞。--《吴书孙破虏传》
但如果将视野放宽,从利益角度思考,其实地缘环境(南阳位置)与身份冲突(士庶分立),可能才是孙坚与袁术合作的现实基础。
孙坚身份低微、名望不足,必须依赖名门嫡子袁术的名望和人脉关系;
而袁术也确确实实需要孙坚这头“江东猛虎”为其人攻城掠地。
2者,其实是共生关系。
无家可归的孙坚,与避难出走的袁术,1文1武,1贵1贱,本来并无交集,却被特殊的环境捏合在1起。
这大概是1种命运使然!
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