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便敏锐捕捉到,苟哥对其人很有兴趣。
于是乎,郎有情妾有意之下,本就有意改嫁苟哥的卞夫人,便暗暗打定了主意;
1直闷不做声的曹仁早已看出,自己寡居嫂的嫂那些小心思,因此其人始终不表态。
或者可以说,仁哥是存了考验苟哥的心思。
直至苟哥说出“不愿欺凌孤儿寡母”之言后,仁哥才立即表态愿入苟哥麾下;
至于曹家和夏侯惇等人,想必是在晚宴之后刚刚得知,卞夫人有心嫁给苟哥为妾的想法。
而从后续发展来看,这些人对此也不反对…
这是明摆着的事儿。
毕竟惇哥都已说出“天下大势不可睽违”之言。
所以不难想象,曹家和夏侯家众骨干1定都认为:
借着卞夫人改嫁之事,使苟哥与曹家、夏侯家紧密联系起来,如此可谓有百利而无1害。
遑论不管苟哥、曹家还是夏侯家,都有1个共同的敌人:袁绍。
想通这1切后,苟哥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:
卞夫人好深的心机!
苟哥大谬矣。
呵呵,心机深者又岂止卞夫人1人?
同1时间,卫府内…
【作者题外话】:3国时代,孙吴的“2宫案”,也就是“南鲁之争”震动当时,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夺嫡,党同伐异,酿成巨祸。
群公之议,以为太子(孙和)、国王(孙霸)上下有序,礼秩宜异,于是分宫别寮,而隙端开矣……中外官僚将军大臣,举国中分。--《通语》
从诸多线索考量,“2宫案”的捏造者与煽动者,是孙权本人无疑。此1节史有定论,无需赘言。
注意:此事详见王永平《孙权立嗣问题考论》。
按《通语》记载,步骘党附鲁王,与太子争嫡。
裴松之论及此事,曾叹息痛恨,称“步骘以德度著称,若果有此事,则其余不足观矣”。
步骘以德度著称,为吴良臣,而阿附于(孙)霸,事同杨竺,何哉?--裴松之
换言之,“宽雅沈深,降志辱身”的步骘,1贯被视作德操的化身,他卷入立嗣之争,又以庶犯嫡,是南朝史家难以理解的事情。
此事非重点,重点是,都有谁参与进来。
在“2宫案”中,孙和与孙霸党徒成员的名单,在《通语》中被记录得最为详尽。
《通语》作者殷基,是吴0陵太守殷礼之子,属于时人写时事,可信度最高。
孙和党人,包括丞相6逊、大将军诸葛恪、太常顾谭、骠骑将军朱据、会稽太守滕胤、大都督施绩、尚书丁密。
丞相6逊、大将军诸葛恪、太常顾谭、骠骑将军朱据、会稽太守滕胤、大都督施绩、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,宗事太子。--《通语》
施绩,便是孙吴重臣朱然(朱然本姓施)之子。
可见,太子1方皆是响当当的重臣。
孙霸党人,包括骠骑将军步骘、镇南将军吕岱、大司马全琮、左将军吕据、中书令孙弘。
骠骑将军步骘、镇南将军吕岱、大司马全琮、左将军吕据、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。--《通语》
当然,孙霸党还有1些诸如吴安、孙奇、杨竺这类政治地位次1级的人物。
全寄、吴安、孙奇、杨竺等阴共附(孙)霸,图危太子。--《吴书孙霸传》
同样,鲁王党人,朝堂大佬也不少。
有步骘、吕岱和全琮在,鲁王孙霸以为自己胜券在握。
呵呵呵呵!
孙权的心意,是废黜太子孙和。
历史也确实如此发展。
然而人算不如天算,步骘虽然猜到了孙和被废,却没想到孙霸事后也1并被杀。
孙权的真实意图,是利用孙霸夺嫡,清洗太子背后的江东力量,之后再杀孙霸,清洗背后的淮泗力量。
需要注意,虽然“淮泗集团”与“江东集团”均受波及,但受迫害程度颇有差异。江东集团是孙权的主要防范对象,淮泗集团则既防之,又用之。
孙权欲废孙和,其心迹早已有之。
孙登与孙和两任太子,由于亲近江东豪族,深为孙权所憎恶。
两代太子幕府中,充斥着顾、6、朱、张1类的江东力量(见《孙登传》、《孙和传》)。
比如孙和的幕僚宾友,便是孙登的政治遗产。
(孙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