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在帝国首都游学,还师从名儒卢植,想必学富5车吧?
很遗憾,刘备是个学渣。
他在洛阳不好好念书,天天斗鸡走马,不务正业。
用现在的话说,刘备梳着阿飞头,披着奇装异服,开着保时捷,尽情游乐人生。
先主不甚乐读书,喜狗马、音乐、美衣服。--《蜀书2》
刘备求学阶段,受同学兼老乡【公孙瓒】影响较大。
公孙瓒也是个失意官僚子弟。
幽州辽西公孙家族,比幽州涿郡刘备家族情况略好1些。
公孙瓒父祖都是2千石高官,妥妥的省部级高官。
只不过公孙瓒因生母卑贱,故不得志。
公孙瓒字伯珪,辽西令支人也。家世2千石。瓒以母贱,遂为郡小吏。--《后汉书卷7十3》
两个不得志的豪门失势子弟,迅速厮混在1起。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
和刘备1样,公孙瓒也是个学渣。
公孙瓒的学术水平是:略见书传。
即粗通文墨,刚刚脱盲。
他与当年的刘秀差不多。
刘秀的文化水平是:略通大义。
王莽天凤中,(刘秀)乃之长安,受《尚书》,略通大义。--《后汉书光武帝纪》
刘备的文化程度、比公孙瓒更差:不甚乐读书。
毫无疑问,刘备在洛阳的游学经历(喜狗马、音乐、美衣服。),就是1个落魄远支宗室子弟的“流氓成长史”。
洛阳虽好,终非久恋之地。
盘缠是有限的,用光了就得回家了。刘备虽然学无所成,总算粗识几个大字、摘掉了文盲的帽子。
回了涿县老家的刘备,此时应已成年(即2十岁弱冠)。
成了男子汉,就得自谋生路了。
个人奋斗,总归是有限的;因为还要考虑时代的进程。
灵帝朝腐朽衰败,流民遍地。刘备回想起在洛阳认识的哥们儿曹操,人家老爹是太尉,尚且仕途不顺;自己1介远房宗室,身无1技之长,又不学无术,靠什么吃饭?难道继续编织牦牛尾巴,开刘氏连锁店?
启动资金早被自己在洛阳挥霍1空,钱从哪儿来?
俗话说,穷生奸计,富长良心。此时的刘备,再不是当年背井离乡的天真少年。
洛阳游学数载,见惯了灯红酒绿、纸醉金迷,交结了公孙瓒、曹操这样的权贵朋友,刘备的心,已经野了。
桓灵时代,地方秩序崩毁,邪教蔓延、流贼丛生;此时离黄巾之乱爆发,还剩不足3年。
为了维护地方治安,许多地区自发成立、或雇佣流民武装,类似后世的团练。这玩意儿在东汉叫“郡贼”;在民国时叫“保安团”,指靠出卖武力,收取保护费的土匪集团。
这种组织有个学术上的专有名词:“坐寇”。
即扎根特定地区,对治下百姓人户进行管理统治的组织。与“流寇”相对。
因为“坐寇”要长期生存,所以对地方的压迫程度有限。保证了既能从当地百姓头上收钱,税率又不至于吓跑当地百姓。故“坐寇”的实质,就是“灰色政府”的雏形。
经济学家小奥尔森(ancur oln jr)曾提出过1个著名论断,即:
政权的建立,起源于“流寇”向“坐寇”的转化。
刘备在涿县老家,打着自己“洛阳游学生”的名号,类似《围城》的方鸿渐,靠着当时信息不灵、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大环境,招募徒众,组建了私人武装集团…俗称地方黑恶势力。
关羽和张飞,就是此时加入刘记黑帮的。
先主於乡里合徒众,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。--《蜀书6》
为之御侮。
按先主传时间线,此时黄巾之乱(184)尚未爆发。“御侮”。抵御谁的外侮?
抵御幽州涿郡“其他黑帮”的外侮。
关羽、张飞,有点儿类似铁牛儿在宋江身边的角色定位。刘备出去和其他老大谈判,关张则腰怀利刃;大哥给个眼色,关张就拔刀相向,血腥火并。
关张之胆色、武艺,就是靠早期在涿县跟着刘备砍人时练出来的。
《华阳国志》对刘备集团的性质、以及关张的角色定位,解释得更为清晰。
河东关羽云长、同郡张飞益德,并以壮烈为(先主)御侮。--《华阳国志》